論壇熱貼點擊:不允許擇校意味著什么?
來源:奧數網論壇 文章作者:咨詢 2007-04-12 11:27:35

我對廣義擇校概念的理解:除非升入本校的初中部,都應該稱為擇校!
我對政策中的擇校理解:凡是學生自己選擇的學校就叫擇校,把所有人混成一鍋粥,亂點鴛鴦譜一番就是就近入學,或者說只要不如家長、學生自己的意愿上到的中學才不稱其為擇校。
我看不允許擇校就不能稱其為教育。其一它違反了教育的原則,其二它摧毀了義務教育的目的,其三它顛倒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一、違反了教育倡導的因材施教的原則。人本身就存在著差異,無論成人還是孩子差異是客觀存在,承認差異、因材施教應該是教育部門最倡導的,將資質相近的學生集中到一起,有利于教學和學生潛質的挖掘,這和挑擔子沒什么區別,高個子在矮個子的群中受壓,而矮個子在高個群中被拉,一樣都難受,不如各歸各位,各得其所,發揮所長。
而今高考又不限制年齡,學得快些慢些又如何,多學個一年半載的不也趕上來了嗎?干嘛非得拉長了、壓扁了的,非混在一塊才算公平?我看不分快慢混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不公平,還造成了資源浪費,更違背了教育原則。
二、摧毀了義務教育的目的。簡單地說義務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盡他可能地掌握知識。而不允許擇校恰恰以抹煞差距的方式,即不允許學生盡可能去掌握知識,采用把起點不同的學生打壓在同一個模具中,用機械式的大混合,造成大平均下的公平,好象只有這樣的大平均才有義務教育的特征。這種公平實質就是大鍋飯、一刀切的翻版。
三、顛倒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最應該做的是挖掘每個孩子的語言、數學邏輯、身體運動、音樂、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智能,找到每一個孩子發揮潛質的最佳途徑,以其成為各有所長之人,而不是將所有孩子加工成為同一個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產品。
高中、大學因為不是義務教育階段,可以填志愿公開考試,學生有選擇高中、大學的自由,而學校也有選擇學生的權利!唯獨小升初,學生不能自由選擇學校、學校也不能自主選擇學生!難道義務教育階段就不是教育了嗎?不允許擇校、就近劃片入學就公平了!你公平得了嗎?初中本身就分三六九等,憑什么要用平均分配學生的方式來均衡教育資源的不公平!難道平均分配就能體現公平、就能將三流學校拉到市重點、區重點的陣營中來!難道平均分配就能讓不同質的學生以相同的速度拉到同一終點嗎?是不是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結果的均等?到商場買件衣服、買個菜還得貨比三家呢,小升初反而這不行又那不成了呢?
現在的小升初政策怎么理解都在演繹本末到置,體現的是消除學生的差異,確切地說是以抹殺差異的方式體現教育效果的平均。既然我們的科學不允許克隆出相同的孩子,而是自己家生自己的孩子;我們的經濟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不是殺濟貧達到共同富裕;我們的小學、中學不是同一所,還沒有讓所有的孩子都上清化、北大;我們的生命還在信天由命,沒有同生共死!為什么小升初就要人為地交給機器來操作呢?
除了吃大鍋飯、一刀切的方式以外,就想不出點有創意的點子來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