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規模比例 武漢中小學學科競賽“消腫”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作者:施芳 2005-02-21 11:30:26

●控制競賽規模和比例 ●競賽結果不得與升學等掛鉤
●嚴禁借學科競賽盈利 ●競賽要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
新年伊始,武漢市教育局的新規定,為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學科競賽戴上了“緊箍咒”:名目繁多的學科競賽被壓縮至20項,小學不得組織跨校以上的學科競賽。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物理等學科競賽將嚴格控制,同一學段的同一學科競賽,原則上一學年只舉辦一項。
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以前過多的學科競賽超出了學生和老師的承受能力,數理化競賽、英語知識競賽、作文比賽,還有各種藝術類比賽等,名目繁多,幾乎泛濫成災。中小學學生的學習任務原本就不輕,但經受不住競賽光環的誘惑和家長的鼓動,只能疲于奔命。一些學科競賽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和學習。這次只保留了20項比較規范的學科競賽,還公布了名單。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競賽不但累了學生、苦了家長,而且有一些沾染了“銅臭”,成為一些競賽組織者發財的工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少數粗制濫造的競賽打著知識的幌子,其實是商業性活動。只要交了參賽費用,人人都能“獲獎”。
為此,武漢市教育局特別規定,將更加嚴格競賽的審批,嚴禁大量收取或變相收取報名費、參賽費等費用。不許違規、大量推銷或變相推銷各種競賽輔導資料,不許亂辦競賽培訓班。每項競賽的參賽者不得超過全市參賽年級總人數的5%,獲獎面要控制在市級參賽人數15%以內。不允許以參賽人數的多少來分配獲獎名額。競賽要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學校和老師不得組織學生“整班參賽”。
“過去一些競賽的名次可以作為學生入學加分的條件,無形中也助長了競賽熱。”武漢市第二十五中學的王留老師說。為了釜底抽薪,武漢市教育局本次規定:對于保留的20項學科競賽,其結果和獲獎名次不作為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標準,也不得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新生入學掛鉤。
(延伸閱讀)教育部表態 競賽成績不能成升學指標
針對學科競賽過多過濫的現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他強調:將學科競賽成績與升學相掛鉤的做法,加重了學生負擔,不符合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任何學科競賽成績,都不得作為中小學升學的參照指標。”
這位負責人提醒學生和家長,學科競賽有積極作用,但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學科競賽的培養目標、思考方法和學習內容等與正常的教學不完全一樣,這如同競技體育和群眾健身的區別。如果為虛榮所困,盲目跟風,最終可能害了學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