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恐龍在我們頭上飛》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22-03-31 20:47:41
西師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恐龍在我們頭上飛》
恐龍在我們頭上飛
1999年,一位名叫季強的中國科學家震驚了世界。
1996年10月,他在《中國地質》上發(fā)出震耳強音——“恐龍沒有滅絕,現(xiàn)代鳥類就是會飛的、長羽毛的恐龍。”從這一年開始,在演化科研領域,科學家們心悅誠服的將心中的大事做了這樣的排列:赫胥黎——奧斯特隆——季強。
1857年的某一天,一向以發(fā)表驚世駭俗觀點聞名的科學家赫胥黎在寬大的書房里走來走去,不時地停下來比較鴕鳥和恐龍化石標本的腳。忽然,他皺緊的眉頭舒展開來,接著快步走到書案前,抓起筆飛快地寫了起來。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向世人公布了一個驚人的假說:鳥類是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
人們以為赫胥黎發(fā)瘋了。因為在人們看來,恐龍早已滅絕,鳥怎么會是恐龍變的呢?
到了20世紀80年代,演化界的權威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奧斯特隆先生通過研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赫胥黎是對的,鳥肯定是由恐龍演變而來的。”
然而,奧斯特隆卻缺少了一個重要的證據(jù),那就是由恐龍到鳥中間的那個過渡性生物。
證據(jù)從中國地下“鉆”出來了,歷史選擇了季強。
1996年8月12日,季強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突然門一開,進來一個農民。只見他打開一個布包,里面露出一塊70厘米×50厘米的石頭。他說,這是從他家園子里挖出來。石頭上有一個清晰漂亮的恐龍造型:頭昂著,尾巴翹起來,后腿蹬著,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態(tài)。它前肢短后肢長,牙齒呈鋸齒狀。季強一眼就認出,這是一塊典型的食肉性恐龍化石。
這塊化石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吸引了季強,就是恐龍身上長著很短的纖維狀皮膚衍生物。科學家高度的敏感性,使季強變得異常興奮起來。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赫胥黎和奧斯特隆所缺的證據(jù)和環(huán)節(jié)。“這個標本會不會就是那種由恐龍向鳥演變的過渡性生物?”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研究后,季強在《中國地質》上發(fā)表文章指出:“化石上的的皮膚衍生物具有分叉現(xiàn)象,這正是當年赫胥黎所沒有找到的。”他正式將這種化石上的生物命名為“中華龍鳥”。
季強的文章引爆了一場世界科學家的大論戰(zhàn)。一些反對派發(fā)表文章稱:“中華龍鳥身上的皮膚衍生物是毛發(fā)而不是什么原始羽毛。”
1997年4月,季強帶著中華龍鳥化石標本到了美國蒙大拿大學,請化石分析專家馬利希瓦爾教授對化石做生物化學鑒定。結果證明中華龍鳥身上的纖維狀皮膚衍生物是羽毛,而不是毛發(fā)。這是中華龍鳥是鳥的鐵證。接著,中國科學院公開承認了季強的科研成果。
1999年6月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刊物《自然》雜志為季強隆重推出彩色封面文章,文章說:“中國發(fā)現(xiàn)的這個東西正是我們要尋找的恐龍和鳥中間的那個過渡型生物”。并做出結論:中華龍鳥的發(fā)現(xiàn)是解決鳥類起源問題的新曙光,龍鳥之爭已經結束。
“鳥是恐龍變的”假說,終于在142年后得到了證明。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課文
奧數(shù)網(wǎng)提醒:
小學數(shù)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