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30 17:44:51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3節):寫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4—8節):寫三黑翻地耙地,同時欣賞著自己的土地和勞作。
第三部分(第9—12節):以蟈蟈兒為線索,把三黑小時候和現在的生活、心情進行了對比。
第四部分(第13—14節):寫三黑的打算。
第五部分(第15節):收束全詩,點明中心——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
小標題示例:獲得土地,異常歡喜;翻地耙地,愉快勞作;今昔對比,變化巨大;熱愛土地,憧憬未來;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師生共學詩歌第一部分,感知農民與土地的關系。
(1)學生快速默讀詩歌第1—3節,思考:哪節詩清楚地告訴我們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第1節詩。)
(2)師生共同品讀第1節詩。
①理解“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義。
預設:這是詩歌的首句,具體闡述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層的含義,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農民實實在在地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當佃戶,雖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農民靠出賣勞動力給地主當雇農,地主說“這塊地歸你種吧”,這樣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現在,農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種點啥就種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勞作就怎么勞作,所以他們“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著土地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生活。
②你從第1節詩中的“一……就”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里運用“一……就”這組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詞生動地表現出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渴望,反映了他們得到土地后激動、興奮的心情。)
(3)學生反復品讀第2、3節詩,感受農民有了土地后的歡喜心情。
①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如:分組朗讀、想象畫面讀、配樂朗讀等。
②賞析這兩節詩。
預設:這兩節詩描繪的是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情景。這兩節詩都用“恨不得”開頭,起到重復強調的作用,將農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勞作的心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他們“恨不得把每一塊土”都“嘗一嘗”,又“恨不得自己變成一粒種子,躺在土里試一試”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莊稼是農民的希望,他們愛土地無非是為了莊稼,所以他們就想“變成一粒種子”去“試一試”“溫暖不溫暖,合適不合適”。“嘗”是味覺,“躺在土里試一試”是觸覺,比較空說“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實多了,情感也豐富多了。總之,詩人用這兩節詩生動地表現了農民愛土地、愛莊稼的情感,也表現出他們獲得土地后的歡喜心情。
③有人說詩歌的前三節并不是寫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贊同這個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我不贊同這個說法,詩歌的前三節并不是多余的。這三節詩總說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情景。這是詩歌創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這許許多多普通農民中的一員,他此時的心情和其他農民是一樣的。這為下文具體寫三黑的表現和心理打下了基礎。)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對待土地和勞作的態度。
過渡: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該是多么歡喜啊!他們恨不得時時刻刻與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著土地上的莊稼。看,“三黑就是這樣地翻著土地”,同時欣賞自己的土地和勞作。
(1)讀一讀,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組交流。
①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
(這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順溜”的地比作“婦女們剛梳的頭”,一方面形象地表現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順,表明他現在的勞作很認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賞自己的勞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②這么松散的地,/簡直是一張軟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滾,/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繼續欣賞剛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土地比作軟床,形象地表現出了土地的珍貴,也從側面表現出三黑內心的喜悅。)
③這么好的床,/麥籽兒躺下去挺舒服,/就想發芽,/趕緊鉆出來吸些雨露。
(三黑把麥籽兒看得比自己還要寶貴,他如此認真地對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莊稼能在這塊土地上好好地生長。)
(2)教師解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
①第4節詩中的“就是這樣”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明確:“就是這樣”指的是詩歌前三節講述的內容,即農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摯愛著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滿懷希望。
②三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土地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給翻起,每一塊土疙瘩都給細細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我從中感受到當農民真正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后,他們的勞作更認真、更積極了。
3.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現在與以往的不同。
過渡:當三黑真正擁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樂開了花,他在珍貴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當他看到地里的莊稼茁壯成長的時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學生朗讀第9—12節詩,教師課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找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體會其表達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寫三黑過去和現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較閱讀,說一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問題一預設:比喻句——看見自己種的蕎麥已經開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