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丁元薦傳(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15 11:06:18

【答案】
10. A
11. B
12. B
13.
(1)丁元薦此時正閑居在家,非常惱怒,于是再次向朝廷嚴詞上疏,極力指斥亂政背叛高皇、邪說背叛孔子。
(2)丁元薦曾拜訪高攀龍,高攀龍請求與他結交,但丁元薦推辭說:“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顯要位置。”
【解析】
【10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本句,根據名詞代詞“言”“時弊(當時社會的弊端)”“事勢”“心”“饑民”“武備”“日本”,虛詞“者”“也”,“武備積弛也”、 “武備積弛也”和“日本封貢也”結構相似,前后斷開,“時弊”作“極陳”賓語,承前省略主語,意思是“極力陳述當時社會的弊端”,意思完整,結構獨立,前后斷開,排除BC兩項,“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作“言”的賓語,意思是“說如今的世事有三件令人寒心的”,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項,再結合本句意思:剛剛滿一個月,就上了一封一萬多字的奏章,極力陳述當時社會的弊端。說如今的世事有三件令人寒心的:饑餓的百姓打算暴動,武器裝備長期松懈,對日本實行冊封和通貢互市。句子可以斷開為: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故選A。
【11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B項,“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和地方所有官員的一種制度”說法錯誤,應該為: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官員的一種制度。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B項,“堅持為父守孝八年,之后又為母守孝十二年,為此主動中斷仕途”說法錯誤,丁元薦是因為發表浮躁的言論而獲罪,過了十二年才被起用。并非為了守孝而主動中斷仕途。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勝”,承受;“不勝”,不能承受;“不勝憤”,不能承受憤怒,也就是指非常惱怒;“復”,再次;“闕下”,指朝廷;“詆”,指斥。(2)中省略主語“丁元薦”,翻譯時補齊;“嘗”,曾經;“過”,拜訪;“交歡”,指結交;“辭”,推辭;“要津”,指朝中顯要位置;“不能涉嫌要津”,不能涉足朝中顯要位置。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相關鏈接】:
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奧數網提醒:
期中試題、單元測試、奧數天天練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