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清史稿·駱鐘麟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9-17 20:15:18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清史稿·駱鐘麟傳
駱鐘麟,字挺生,浙江臨安人。順治四年進士副榜,授安吉學正。十六年,遷陜西盩厔[注]知縣。為政先教化,春秋大會明倫堂,進諸生迪以仁義忠信之道。朔望詣里社講演,訪耆年有德、孝弟著聞者,見與鈞禮,歲時勞以粟肉。立學社,擇民間子弟授以小學、孝經。飭保伍,修社倉。蒞獄明決,所案治即勢豪居間莫能奪,人畏而愛之?h城去渭不十里,鐘麟行河畔,知水勢將南浸,議自覽家寨迤東開復故道,眾難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齋沐臨禱,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頓減,徒而北流者數里。兼攝興平鄠兩縣興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奏最內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出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縣賦重,科條繁多,吏緣為奸。鐘麟立法鉤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屬邑歲例饋漕羨三千金,鐘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卻之。諸漕卒咸斂手奉法。初,鐘麟在盩厔以師禮數造李颙廬,至是創延陵書院,迎颙講學,率僚屬及薦紳學士北面聽。問為學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亂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學術。人心正,風俗移,治道畢矣。”鐘麟書其言,終身誦之。已而江陰、靖江、無錫諸有司爭禮致颙,颙為發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說,士林蒸蒸向風,吏治亦和。九年,大水,發倉廩,勸富人出粟賑,民無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禱不應,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尋丁母憂,士民乞留,不可。既歸,連遭父喪,以毀卒。郡人論賢有司知治體必首推鐘麟。
。ü澾x自《清史稿·駱鐘麟傳》)
[注]盩厔(zhōu zhì):今陜西省周至縣。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兼攝興平鄠兩縣/興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奏最/內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出為西安府同知/
B. 兼攝興平鄠兩縣/興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奏最/內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出為西安府同知/
C. 兼攝興平鄠兩縣/興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奏最/內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出為西安府同知/
D. 兼攝興平鄠兩縣/興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奏最/內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出為西安府同知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朔望指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農歷以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一月的長度。
B. 孝弟即孝梯,指孝敬父母、關愛兄弟,是儒家倡導并恪守的傳統倫理道德。
C. 小學是隋唐后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的總稱,有別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學。
D. 齋沐即齋戒和沐浴,古人參與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動前,潔身凈心,以示虔誠莊敬。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駱鐘麟重視教化,禮遇鄉賢。擔任盩厔知縣時,他以仁義忠信教導諸生,走訪鄉里宜傳教化;拜訪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聞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禮相待。
B. 駱鐘麟施政惠民,為官清廉。常州州縣賦稅苛重,條目繁多,他訂立法度,清查賬目,使官吏們再不能作奸漁利;在他的垂范影響下,漕卒們都收手守法。
C. 駱鐘麟崇敬鴻儒,重視學術。在盩厔任上,他對當世大儒李颙以師禮相待,多次親往拜謁,并創辦延陵書院,邀他講學,在李颙影響下,士林吏治為之改觀。
D. 駱鐘麟關愛百姓,積極賑災。渭水泛濫,他跪水祈禱;常州洪水時,他開倉賑濟,勸富人捐粟賑災,使百姓不致流離失所;大旱之際,他自責知府失德,連累百姓。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蒞獄明決,所案治即勢豪居間莫能奪,人畏而愛之。
(2)屬邑歲例饋漕羨三千金,鐘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