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楚子之在蔡也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9-10 20:15:20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楚子之在蔡也
楚子之在蔡也,矍陽封人之女奔之,生大 子建。及即位,使伍奢為之師,費無極為少師,無寵焉,欲譖諸王,曰:“建可室矣。”王為之聘于秦。無極與逆,勸王取之。正月,楚夫人贏氏至自秦。
楚子為舟師以伐濮。費無極言于楚子曰:“晉之伯也,邇于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與爭。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說,從之。故大子建居于城父。
費無極言于楚子曰:“建與伍奢將以方城之外叛,自以為猶宋、鄭也,□①、晉又交輔之,將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問伍奢。伍奢對曰:“君一過多矣,何信于讒?”王執伍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奮揚,奮揚使城父人執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茍貳奉初以還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無及已。”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再奸也。逃無所入。”王曰:“歸。從政如他日。”
無極曰:“奢之子材,若在吳,必憂楚國,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來。不然,將為患。”王使召之,曰:“來,吾免而父。”棠君尚謂其弟員曰:“爾適吳,我將歸死。吾知不逮,我能死,爾能報。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親戚為戮,不可以莫之報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擇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棄,名不可廢,爾其勉之!相從為愈。”伍尚歸。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殺之。
員如吳,言伐楚之利于州于。公子光曰:“是宗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從也。”員曰:“彼將有他志,余姑為之求士,而以待之。”乃見設諸②焉,而耕于鄙。
。ㄟx自《左傳》)
【注】①□:文字缺失,此處為諸侯國名。 ②設諸即專諸,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之一。
8. 下面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無極與逆,勸王取之 取:獲取
B. 晉之伯也,邇于諸夏 邇:接近
C. 王執伍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大子 執:拘捕
D. 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旰:天色晚
9. 下面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 若舍正以為東道主
B. 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 父不可棄,名不可廢,爾其勉之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D. 是宗為戮,而欲反其仇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10. 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 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茍貳/奉初以還/不忍后命/故遣之
B. 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茍貳/奉初以還/不忍后命/故遣之
C. 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茍貳奉/初以還不忍/后命故遣之
D. 對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茍貳奉/初以還不忍/后命故遣之
11. 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直接表現伍長三父子美好品德的一組是( )
、偌凹次唬刮橹鵀橹畮 ②伍奢對曰:“君一過多矣,何信于讒?”
、蹱栠m吳,我將歸死 ④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
、荼巳,必來。不然,將為患 ⑥彼將有他志,余姑為之求士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12. 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左傳》敘事注重因果關系的交代。在本部分節選文字中,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少師費無極的爭寵善妒,結果導致伍奢伍尚被殺,伍員出逃吳國。
B. 城父司馬奮揚接受了刺殺太子建的任務。卻私下放走太子,其后遭受楚王質詢,他的回答既有據實以告,又有情感柔化,更有據理申述,最終保全了自己。
C. 伍尚面對楚王“來,吾免爾父”的陰謀征召,毅然選擇自己些形讓弟弟伍員奔吳,尋找機會,替父報機,以期得仁孝,存智勇,結果與其父一同被害。
D. 伍員出奔到吳國后,向吳王言說攻打楚國之利,欲借吳國之力為父報仇,卻被公子光看透其動機,他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選擇在鄉間耕種度日。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欲譖諸王,曰:“建可室矣。
(2)奢之子材,若在吳,必憂楚國,盍以免其父召之。
(3)吾知不逮,我能死,爾能報。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