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太古正音序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8-26 20:59:57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太古正音序
太古正音序
[明]宋濂
予少時則好琴,嘗學之而患無善師與之相講說。雖時按譜求聲,以滌堙郁而暢懣憤,心弗自是也,后聞冷君起敬以善琴名江南,當時學琴者皆赴其門。予尤慕之,以為安得一聽以償夙昔之好乎?
及入國朝,予既被命起仕,而冷君亦繼至。時天子方注意郊社宗廟之祀,病音樂之未復乎古,與一二儒臣圖所以更張之。冷君實奉明詔,定雅樂,而予豫執(zhí)筆,制歌辭,獲教與冷君游。抱琴為予鼓數(shù)曲,予瞑目而聽之。凄焉而秋清,盎然而春熙。寥寥乎悲鴻吟而鸛鶴鸞鳳追而和之也;砅砅乎冰合萬壑瀑布直瀉其上而松桂之風互答而交沖也懇懇乎如唐虞君臣上規(guī)下諷而不傷不怒也熙熙乎如漢文之時天下富貴而田野耆耄乘車曳屣,嬉游笑談,弗知日之夕也。予倦為之忘寢,不自知心氣之平、神情之適。閱旬日而余音繹繹在耳。誠知其美而欲學焉,而予已老耄,不可勉矣。既而冷君出其所次琴譜,曰《太古正音》者示予,且曰:“子之所聞者皆出乎此。所未聞者, 可按譜而學也。子可以序之。”
予重有感焉。樂之為教也大矣。古之人自非居喪服,有異故,則樂未嘗違乎左右。所以攝忿戾之氣,通神明之德。其助豈為細哉?后世古樂浸久浸亡,今之所存若琴者無幾。士大夫又鮮能而寡聽之,雖如予之有志于學,猶有耄老無聞之悔。況不若予之質(zhì)固者乎。誠以有器而無其譜, 而其制不全故也。今冷君獨不自私其藝,將使人人可按譜而學,豈非古人用心哉?然予恐人見其易而忽之也。故道愿學之意,以見其為術之難,述所聞者以告之,使人知冷君之用志于琴甚久,非特空言而已也.。
冷君名謙,某郡人。今為協(xié)律郎。
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病音樂之未復乎古 病:以……為病,擔心
B. 與一二儒臣圖所以更張之 更張:改變
C. 既而冷君出其所次琴譜 次:順序
D. 今冷君獨不自私其藝 私:私藏
1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以為安得一聽以償夙昔普之好乎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B. 寥寥乎悲鴻吟而鸛鶴鸞鳳追而和之也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 閱旬日而余音繹繹在耳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D. 其助豈為細哉 其翼若垂天之云
16.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為協(xié)律郎冷君的琴譜《太古正音》作序,肯定冷君高超技藝的同時,高度贊揚冷君將琴譜公之于眾的良苦用心。
B. 古人有名有字,文中冷君名謙,字起敬,正文中作者稱他的字,表達對他的尊敬:“郊社”是天子祭祀天地的大典。
C. 文中第二段用一系列比喻描寫自己聽琴的感受,調(diào)動多種感官,化抽象的音樂為具體生動的畫面,給人豐富的想象。
D. 作者開頭談到無師傳授。無緣學琴,后又談到樂教之重大、繼承者寥寥,從反面襯托出琴人冷君的琴譜意義重大。
17.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砅砅乎冰合萬壑瀑布直瀉其上而松桂之風互答而交沖也懇懇乎如唐虞君臣上規(guī)下諷而不傷不怒也熙熙乎如漢文之時天下富貴而田野耆耄乘車曳屣
1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時按譜求聲,以滌堙郁而暢懣憤,心弗自是也。
(2)士大夫又鮮能而寡聽之,雖如予之有志于學,猶有耄老無聞之悔。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