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原才(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14 23:10:49

參考譯文:
社會風尚的淳厚和浮薄是從那里產生的呢?產生于一兩個人的思想傾向罷了。百姓們中間,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兩位賢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會擁戴他們并聽從他們的教導;特別賢能有智能的人,擁戴他的人就特別多。這一兩個人的心向于仁義,眾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義;這一二個人的心傾向名利,眾人便和他一起奔競名利。眾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勢所趨,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沒有誰敢違背它,所以說:“搖撼天下萬物的,沒有比風來得迅速強勁了。”社會風尚對于個人的思想影響來說,起初很微弱,最后將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賢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職、掌權勢,他們教化人民也都用仁義道德,所以那時社會規范統一而風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說的那一兩個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職位上,但他們的志向主張,勢必不能不從口中極力宣揚出來、廣為傳播而造成聲勢。那么眾人也勢必不能不聽從他們的號召,漸漸形成習俗風尚。這樣,他們志同道合的跟隨者就聚集增多,一時的人才就從這里產生出來了。倡導仁義的人,他的追隨者會為仁義而死,義無反顧;號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隨者也會為功利而犧牲,決不回頭。(周易干卦文言說:)“水向潮濕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東西燒。”沒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應的,這種情況已經由來很久了。
現在掌握權勢的君子,往往說:“天下沒有人才”,他們身居高位顯貴,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轉變風尚、造就當代人才,卻反而推辭說“沒有人才”,認為這不是自欺欺人的話,行嗎?不行的!
十戶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義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變十個人,就一定能選拔十人中的優異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夠改變一百個人,就一定能選拔一百人之中的優異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風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僅僅是身居顯貴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職的人,都有責任參與此事。
主宰國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張,并且念茲在茲,就會謹慎選擇能共同維護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張,并且念茲在茲,就會戒慎恐懼謹慎自己的志向,擔心想法偶有不當,因而敗壞風尚和摧殘人才。照這方法去做,幾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這就不是我所能預見的了。
【相關鏈接】:
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