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陳俊卿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12 20:17:26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陳俊卿傳
陳俊卿,字應求,興化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累遷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時災異數見,金人侵軼之勢已形。俊卿乃疏言:“張浚忠藎白首不渝竊聞讒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疏入,未報,因請對,力言之,上始悟。數月,以浚守建康。又言:“內侍張去為陰沮用兵,且陳避敵計,搖成算,請按軍法。”上曰:“卿可謂仁者之勇。”除權兵部侍郎。乾道元年,知建康府。逾年,授吏部尚書。受詔館金使,遂拜同知樞密院事。時曾覿、龍大淵怙舊恩,竊威福,士大夫頗出其門。及俊卿館伴,大淵副之,公見外,不交一語,大淵納謁,亦謝不接。五年,曾覿官滿當代,俊卿預請處以浙東總管。上曰:“覿意似不欲為此官。”俊卿曰:“前此陛下去二人,公論甚愜。愿捐私恩,伸公議。”覿怏怏而去。樞密承旨張說為親戚求官,憚俊卿不敢言,會在告,請于右相虞允文,得之。俊卿聞敕已出,語吏留之。說皇恐來謝,允文亦愧,猶為之請,俊卿竟不與,說深憾之。吏部尚書汪應辰與允文議事不合,求去,俊卿數奏應辰剛毅正直,可為執政。上初然之,后竟出應辰守平江。自是上意向允文,而俊卿亦數求去。明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帥福州。陛辭,猶勸上遠佞親賢,修政攘敵,泛使未可輕遣。淳熙八年,上章告老,以少師、魏國公致仕。十三年十一月薨,年七十四。上聞嗟悼,輟視朝,贈太保,命本路轉運司給葬事,賜謚正獻。
(節選自《宋史·陳俊卿傳》,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張浚忠藎/白首不渝/竊聞讒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
B. 張浚忠藎/白首不渝/竊聞讒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
C. 張浚忠藎/白首不渝/竊聞讒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
D. 張浚忠藎/白首不渝/竊聞讒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吏部尚書,吏部的最高長官,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B. 在告,指官吏在休假。唐宋官吏有常規性假日,每十天休一天假,稱為“旬假”。
C. 出,在這里指京城官員因觸犯法令或得罪權貴,被貶謫到偏遠貧瘠的地方為官。
D. 陛辭,指朝官外任前上殿辭別皇帝,也指面見皇帝辭官。文中指陳俊卿上殿辭別。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陳俊卿是非分明。他為被污有異志的張浚辯白,認為張浚一向忠誠,受士人敬服;要求懲罰動搖既定軍事策略的張去為。
B. 陳俊卿剛正不阿。他對依仗皇恩作威作福的龍大淵不假辭色,阻止曾覿回到皇帝身邊,離開朝廷時還直諫皇帝要遠佞親賢。
C. 陳俊卿堅守原則。張說為親戚求官,虞允文也為之說情,被他拒絕;汪應辰與虞允文政見不合但剛毅正直,他極力舉薦。
D. 陳俊卿深受信重。皇帝對他所提的建議,均能一一采納;他去世時,皇帝感傷不已,贈官賜謚,令地方官員為他安排葬事。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疏入,未報,因請對,力言之,上始悟。
(2)前此陛下去二人,公論甚愜。愿捐私恩,伸公議。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