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文學的趣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07 11:05:23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文學的趣味
文學的趣味
朱光潛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仿佛以為知、好、樂是三層事,一層深一層;其實在文藝方面,第一難關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樂。知、好、樂三種心理活動融為一體,就是欣賞,而欣賞所憑的就是趣味。許多人在文藝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當然不會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聽琴,不起作用。這是精神上的殘廢。犯這種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確,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鑒別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惡劣作品療饑過癮,以為這就是欣賞文學。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個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難免窄狹,像上文所說的,囿于某一派別的傳統習尚,不能自拔。這是精神上的短視,“坐井觀天,誣天藐小”。
⑤要診治這三種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劑是擴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生長在平原,你說一個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諒,但是你錯誤。“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見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計得準確,你必須把世界名山都游歷過,測量過。研究文學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復雜,風格愈紛歧,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鑒別力(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類心理都有幾分惰性,常以先入為主,想獲得一種新趣味,往往須戰勝一種很頑強的抵抗力。許多舊文學家不能欣賞新文學作品,就因為這個道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起初習文言文,后來改習語體文,頗費過一番沖突與掙扎。在才置信語體文時,對文言文頗有些反感,后來多經摸索,覺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滅的價值。專就學文言文說,我起初學“桐城派”古文,跟著古文家們罵六朝文的綺靡,后來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覺得六朝文也有為唐宋所不可及處。在詩方面,我從唐詩入手,覺宋詩索然無味,后來讀宋人作品較多,才發現宋詩也特有一種風味。我學外國文學的經驗也大致相同,往往從篤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對甲派重新估定價值。我因而想到培養文學趣味好比開疆辟土,須逐漸把本來非我所有的征服為我所有。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道:“一個詩人不僅要創造作品,還要能欣賞那種作品的趣味。”我想不僅作者如此,讀者也須時常創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靜止的趣味必定陳腐。活的趣味時時刻刻在發見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個窄狹的圈子里。這道理可以適用于個人的文學修養,也可以適用于全民族的文學演進史。
(節選自《談美·談文學》)
1.閱讀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2分)
本文第①段從孔子的名言談起,指出許多人在文藝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舉,第⑤段提出 ,從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藝欣賞問題,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論斷。
2.“精神上的殘廢”“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視”具體指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
(1)精神上的殘廢: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視:
3.第⑥段說“許多舊文學家不能欣賞新文學作品”,為什么不能欣賞呢?(4分)
4.文中多處引用名言名句,請舉一個例子說說它的具體作用。(3分)
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知的欠缺,大半會導致文學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學的鑒賞力,應讀盡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學的趣味,必須靠作者自己去創造。
D.培養文學趣味好比開疆辟土,必須快速征服。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