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必知國學典故(四)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29 17:02:24
小學必知國學典故(四)
1.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后被衛青陷害引劍自刎。唐代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2.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地生存。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歷時0多年完成了《史記》,共0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譽。
3.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丑化,不得寵幸。后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艷,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昭君出塞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征。
4.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終未成功,公元5年,漢皇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5.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蕩不安,民眾流離失所。冀州巨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后被官軍鎮壓,余部作亂了0余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6.董卓專權:黃巾起義后,各地豪強以鎮壓黃巾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一方。涼州軍閥董卓以鏟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驍騎校尉曹操,聯絡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歃血為盟,進軍洛陽。董卓得知,遷都長安,燒毀洛陽城。
7.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道,發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使之反目,并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8.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執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9.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沖突,公元00年,袁紹派軍0萬,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時降于曹操的關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獻計不被采用,許攸棄袁投曹,并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便將袁紹擊敗。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此后,曹操逐漸統一北方。
10.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得知: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便是諸葛亮,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并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點擊查看更多:國學文化
奧數網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奧數試題、最全小學數學知識點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