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孩子表面“馬虎” 實際“不會”!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21 21:12:26

方法1:分辨孩子是“馬虎”還是“不會”
馬虎是疏忽,是學會了但考察的時候出錯了,而因沒有全面掌握知識而出錯,并不是馬虎。孩子是不是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需要從四個層面進行分析:比較淺的層面是知道這個知識學過,看見后認識,這是比較淺層次的學習;第二個層面是孩子學到了基礎知識,用基礎知識練習題考查學生,孩子會做;第三個層面是孩子在學習的基礎知識上,通過引導和反復地練習后,可以較靈活地運用知識解答相關問題;最高的層面是孩子可以把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綜合運用,解決高難的題目。
在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那些半生不熟的內容很容易出錯,這時的出錯不是馬虎,而是孩子不確定,沒完全掌握所學知識。這些題目看上去一點兒也不難,可他自己就是不會做,此時,孩子心里明白是后面不會了,但是,家長問起來的時候,孩子想到記住的一些內容,就會告訴家長:“我會呀。”其實他是不會的。家長聽孩子說會,也認為孩子會了,出錯就是馬虎,就沒有繼續深究。這樣的一帶而過往往造成孩子的知識遺漏越來越多,但家長和孩子都沒有重視。出現這種問題家長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盯住孩子把出錯的題再做一遍,甚至要多做兩道題,考察孩子是不是真的會。這樣就可以區分孩子是因馬虎出錯,還是因沒有學會出錯了。
如果家長沒有能力確定孩子是馬虎還是不會,可以求助于老師,因為任課老師是比較了解情況的,也是指點孩子解決問題的關鍵人物。家長在請教老師的時候最好問清楚,孩子對學習掌握的程度是處于四個階段的哪一個,問清楚才能夠幫孩子提高。
有的時候,孩子在數學計算中出現錯誤,是由于對數學的概念不清,規律不明而引起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弱,再加上數學這門學科比較抽象,對一些概率、法則、規律往往不能及時、準確、清晰地掌握,一知半解,因而造成錯誤,比如:學過小數加法、減法的孩子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錯誤:3.82+1=3.83,2.17+43.2=6.49,這是孩子在計算時沒有把小數點對齊,這種錯誤反映出孩子對小數及其數位概念認識的模糊。
此外,也有些孩子,完成老師的課后作業時都比較順利,正確率也挺高,于是給家長一個假象,家長認為孩子知識掌握得不錯,考試不好就是因為馬虎,但家長不知道孩子是綜合的、靈活的內容沒有掌握,一到考試就先底氣不足了,做題也就猶豫不決,“馬虎”的問題也更加突出了。續際上,這樣的孩子只是善于領會局部的知識,而不善于理解綜合的知識。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么辦呢?在完成課后作業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練習,可以鍛煉孩子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完成一個題目后,分析一下題目的重點思路,總結一些相同題目的解題方法,考慮今后再遇到相關的題目時該如何應對。
注意事項
千萬不要總說孩子馬虎。作為家長,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正確的心理暗示,因為孩子是很在乎家長和老師對他的看法的。馬虎的孩子最怕別人這么看他,如果家長在家里總是說他馬虎,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認同心理,從潛意識里就認為自已是個馬虎的人,進而認為馬虎是個可怕的毛病,自已無法克服,由此產生過度的擔憂,這樣只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馬虎。
方法2:舉一反三做驗證
學會了的知識在腦海里是活的,不管是從頭開始想,還是從中間接觸到問題,還是要由結尾推到開頭,都會讓人記起全部內容,在運用的時候很靈活。孩子如果是馬虎,他會把問題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但是,依然有馬虎出錯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學會知識,或者對知識一知半解,在運用的時候就會死板,換一個角度問問題,孩子就不會,或者告訴你他沒有學過,這說明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沒有完全掌握,此時出錯,可能不完全是馬虎問題,也可能既有馬虎問題,也有不會的因素。
家長可以利用一道題,讓孩子換一個角度解題,或換一個已知條件,看孩子是否還會做,來驗證孩子是不是真的學會了。一些孩子是似懂非懂地把問題解答對了,經過這樣一問,家長就會知道孩子有沒有學扎實。一些孩子在做同一類型的題時會舉一反三,換一個類型就不會了,這樣的情況也很常見。見到靈活的題就不會做的孩子,容易讓人覺得是馬虎,但其實不是,他這是沒有完全掌握,是思維死板。
方法3:總結規律——判斷孩子是否馬虎
很多孩子一道題錯了,家長幫助分析的時候,發現可以把做錯的原因歸為馬虎,也可以把原因歸為不會,很難判斷。此時,家長可以采取篩選的方法。把相同的題改變一下數字,或者把同樣的題的問法變一變,在不糾正孩子錯誤的情況下,讓孩子多做幾道題,看看孩子做錯了沒有,錯在哪里。如果找到規律,家長就可以判斷孩子是某個環節的知識點不會還是馬虎。如果沒有規律,有的對,有的錯,馬虎的可能性就大了。
一個孩子習慣性的錯誤可能有規律,而這個規律會比較容易發現。比如:不管看到的是“+”,還是“-”,都當做“+”運算。這樣的習慣性馬虎會在孩子做其他類型的題目時同樣出現,家長不會看不出來。
孩子如果是馬虎,在連續做相同類型的題時,會很快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在做后面的練習題時,就會越做越好,自己糾正馬虎,在以后做同樣的題時,也不容易再錯了。所以,讓孩子做幾道題,既有篩選的作用,又有讓孩子自己糾正馬虎的作用,有時甚至不用家長一句批評和提醒,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