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文言文選段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14 15:57:06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文言文選段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對曰:“質信極仁,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問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時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對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對曰:“始于愛民。”公曰:“愛民之道奈何?”管子對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正矣。此愛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桓公嘆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對。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對?”管子對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對。”桓公曰:“仲父胡為然?盍不當言,寡人其有鄉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若濟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將安聞道而得度哉?”管子對曰:“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管子對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人甚憂饑而稅斂重;人甚懼死而刑政險;人甚傷勞而上舉事不時。公輕其稅斂則人不憂饑;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舉事以時則人不傷勞。”桓公曰:“寡人聞仲父之言此三者,聞命矣,不敢擅也,將薦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于百吏。使稅者百一鐘,孤幼不刑,澤梁時縱,關譏而不征,市書而不賦,近者示之以忠信,遠者示之以禮義。行此數年,而民歸之如流水。
(節選自《管子》,《四部叢刊》本,有刪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齊國國相。
②干時:謀求定時會盟諸侯。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澤命不渝,信也 渝:堅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濟大水有舟楫也 濟:渡過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結于君
B.拱手而問曰 朝濟而夕設版焉
C.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D.寡人聞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續耳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以民為本思想的一組是
①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 ②人甚憂饑而稅斂重,人甚懼死而刑政險
③省刑罰,薄賦斂 ④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于百吏
⑤齊國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遠者示之以禮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仁”“嚴”“禮”是為政的重要原則,也就是國君要對百姓講究信用,施行仁愛,嚴肅法紀,提倡禮儀。
B.齊桓公想通過修明政事,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達到會盟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認可和輔佐。
C.對于桓公稱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D.齊桓公有抱負,能納諫,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擁護。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勿懼以罪,勿止以力。(3分)
(2)出令不改,則民正矣。(3分)
(3)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4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