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姜才傳(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04 11:37:14
參考答案:
5. B(誓:出征前告誡將士,表示決心)
6. D(①句式對姜才的概括性評價,不屬表現; ②句式說姜才的軍隊大戰前紀律嚴明,要求嚴格; ⑥句表現了姜才的細心和忠義,以兵護庭芝第是為了防備李庭芝投降。)
7.B(原文說虎臣遽過其妾所乘舟,眾見之,歡日:步帥遁矣。由步帥二字可知是宋軍喧嘩說:步軍統領速跑了。 )
8.(1)他的兒子該去參加戰斗,回來報告事情,姜才見了誤以為兵敗而歸,就拔出佩劍差一點把他殺了。(當、白、幾各1分,語句通順1分。)
(2)姜才帶兵歸孫虎臣指揮,擔任先鋒,與在丁家洲抗擊元軍。(以、屬各1分,語句通順1分。)
(3)元軍萬戶史弼帶兵奪餉,姜才和他戰斗到天亮,史弼幾乎陷入困境。(達旦、殆各1分,語句通順1分。)
譯文:
姜才,濠州(安徽鳳陽)人,身材矮小強悍,年少之時曾被擄往河北,年齡稍大就逃回,來到淮南從軍,以作戰勇敢聞名。但因從北方敵占區回來的人不得做高級的官吏,所以姜才只做到了通州副都統(守備副司令)。當時的淮南有很多能征慣戰的將領,但驍勇善戰沒有一個能超過姜才的。姜才深諳兵法,精通騎射,愛兵如子,但臨陣時軍威嚴整,軍紀嚴明。有一次,他的兒子該去參加戰斗,回來報告事情,姜才見了誤以為兵敗而歸,就拔出佩劍差一點把他殺了。
(宋朝宰相)賈似道出兵,姜才為將領孫虎臣部的先鋒,與元軍在丁家洲相持。元軍在江邊架設大炮爭弓弩,江中數千艘戰船,旌旗遮天蔽可,擊鼓順流而下。姜才率軍奮力迎戰。宋、元兩軍已交鋒,宋軍主帥孫虎臣突然帶領妻妾乘船逃跑。宋軍見了喧嘩說:步軍主帥逃跑了。于是各路宋軍紛紛潰敗。姜才也收兵退守揚州。元軍乘勝攻打揚州,姜才用三疊陣戰法在三里溝迎戰,取得勝利。后又在揚子橋再戰元軍,(由于)天黑軍中混亂,姜才肩部被流矢射穿,他拔出箭揮刀刀向前,所到之處敵人紛紛逃避。不久元軍在揚州城外筑起長長的圍墻,自揚子橋至瓜洲,東北跨灣頭至黃塘,西北至丁村,決心長期圍困,這是德家庭成員事。
德祜二年正月,(72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和年僅5歲的宋恭帝投降元軍)宋朝亡國。二月,元軍派遣五奉使和一位閣門宣贊舍人拿著謝太皇太后的詔諭招降姜才,姜才發弩箭射退來使,后又率兵在召伯堡襲擊五奉使,大戰一陣之后退走。不久,(元軍押著謝太后和)恭帝(去大都)途經瓜州,姜才與李庭芝痛哭流涕地動員將士,要誓死奪回太皇太后和皇帝,將士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都流下眼淚。于是,分發所有的僉銀玉帛來稿賞軍隊,率四萬人乘夜直搗瓜州,奮戰三個多時辰,元軍(見勢不妙慌忙)挾持恭帝(和太后)逃走。姜才在后緊追不舍,一直追到浦子市,天黑了也不退兵。元軍將領阿術派人招降他,姜才說:我寧可死,哪肯做投降的將軍呢!四月,姜才帶兵攻打灣頭柵。五月,再次攻打灣頭柵,騎兵陷入泥濘不能前進,于是舍棄戰馬步戰,到四鼓時,全師而退。揚州糧食很快用盡,姜才時常帶兵出城到真州、高郵運米來補充軍餉。六月,護餉經過馬家渡,元軍萬戶史弼帶兵奪餉,姜才和他戰斗到天亮,史弼幾乎陷入困境,阿術馳兵來援,史弼才得以脫身。
揚州主帥李庭芝因被圍困已久,找來姜才議事,屏退身邊的人,談了很長時間。只聽姜才厲聲說道:(揚州失守后)相公不過就是忍一時的疼痛罷了。身邊的人聽了都嚇得大汗直流。從此姜才率兵保護著李庭芝的府第,期望和他共同赴死。
這年七月,益王在福州,以龍神四廂都指揮使、保康軍承宣使的官職,召姜才。姜才與李庭芝向東來到泰州,將要入海。元軍將領阿術率兵追上,并將泰州圍困。阿術派使者去招降姜才,姜才不答應。阿術驅趕揚州士兵的家眷到泰州城下,正趕上姜才肋部生了一個瘡不能作戰,眾將于是打開城門向元軍投降。都統曹安國進入姜才的臥室,抓住他獻給了元軍。阿術喜歡他忠義勇敢,想招降并重用他,姜才放肆地說些無禮的話;阿術責備李庭芝為什么不投降,姜才說:不投降的是我姜才。繼而怒罵不止。阿術大怒,于是在揚州用剮刑處死了姜才。臨刑前,叛將夏貴出現在姜才身邊,姜才咬牙切齒地斥責:你見了我還不羞愧而死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