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反心理是父母的嚴厲逼出來的?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31 20:07:39

反心理,這個詞我們通常會在父母抱怨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時聽到。
而百度則給出如下解釋: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由此我們看出,逆反心理并不是孩子們的專屬。作為諳熟心理學的人士,本文作者的觀點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他認為,有“逆反心理”的并不是青春期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真的如此嗎?
不知道“逆反心理”這個詞是誰發明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所有關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的專業術語中。
這個詞的使用即使不是最頻繁的,也是最頻繁的之一。發明這個詞的人可以死而瞑目了。
但是,這個詞不是一個好詞,因為它把沖突的原因和責任指向了沖突的一方。
這個詞跟“造反心理”幾乎是同一個意思。只有完全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才會認為造反者是不對的。
而事實卻是,統治者做得太過分,人民才造反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統治者是造反者的合謀者。
毛澤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句話同樣適合父母跟孩子的關系:
父母的控制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強,所以我們可以說,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跟父母的逆反心理成對出現的。
在一切沖突中,經常的情形是,沖突的一方把責任完全推給沖突的另一方。
逆反心理這四個字,幾乎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發明的。隨著孩子的身心發育和知識的增加,要求獨立的愿望就越來越強烈。
對于這種要求,經常的情況是父母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一些心理學家甚至認為,好的父母的條件就是:能夠忍受孩子長大所導致的自己被拋棄的感覺。
從任何意義上來說,孩子的長大,都意味著離父母越來越遠。
舉個例子。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就經常會把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看得比父母還重要,同學老師說的話被認為是“圣旨”。
而父母說的話卻經常被當成耳邊風。
健康的父母會為孩子這樣做而感到高興,因為這是孩子成長的、社會化的表現。
而不健康的父母會認為,孩子吃里扒外、不知好歹。
于是就會設置各種各樣的障礙,來制止孩子把自己“拋棄”的行為。
認為孩子的逆反心理強,就是推卸自己責任、給孩子戴帽子打壓的具體表現。
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的許多言行,都會被看成是具有些許病理色彩的。
甚至那些正常的、創造性的、只有身處人生最燦爛的青春期階段的人才會有的美麗言行,都會被身心正在走下坡路的成人視為逆反。
健康被當成疾病、創造力被視為謀反、成長的努力被看成背信棄義,大約沒有比這樣的誤會更讓人悲傷的事情了。
現在我們知道了,“逆反心理”這四個字,不應該用來描述青春期的孩子,而應該用來描述他們的父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