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育如何應對媒體深度融合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23 22:13:26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了傳媒生態。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與此相伴隨的是,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向新媒體端特別是移動端的全方位遷移。根據中國互聯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28日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達8.29億人,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人。我國手機網民達8.17億人,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
隨著上網人群的持續擴大,公眾對信息傳播的需求出現轉向。首先,移動終端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公眾越來越依賴手機等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其次,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界限模糊,越來越多的公眾加入到傳播者的行列,這對機構媒體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其次,公眾的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雙重身份,對公眾的媒體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機構媒體站在新的高度加以引領。
無論是不同媒體類別向移動終端的融合,還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身份融合,以及由此帶來的公眾媒體素養新要求,都對面向專業媒體從業人員的大學新聞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實現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新聞教育的路徑創新。它需要我們回答兩個基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
要回答前一個問題,必須直面傳媒生態的新變化,適應移動媒體發展的新趨勢,抓住傳播技術的新動向,培養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精良、作風素質過硬的新聞傳播人才。作為國內新聞教育的排頭兵,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負責人在今年2月接受央視采訪時,就高校新聞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給出了各自的答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回答是,要著力于培養適應新的媒介環境要求,能夠駕馭新興傳播手段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回答是,緊密地圍繞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來開展新聞人才培養。概而言之,新聞傳播教育就是要形成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全媒化、復合型、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媒體深度融合和行業創新發展,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優秀新聞傳播后備人才。在當前技術和傳媒環境中,著力培養具有全媒體業務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是關鍵。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