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為什么改國號為“清”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03 21:39:22

歷史典故:為什么改國號為“清”
滿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國號為“大金”。不久,為區別于歷史上的金代,又改稱“后金”。
很多蒙古人、漢人、朝鮮人等受其統治,再用“后金”國號已不適應;并且漢人因受歷史影響。對金人素懷惡感,“后金”一類國號對招徠漢人并非所宜,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后十年即天聰十年(1636年)改國號為“清”。
那么,皇太極為什么以“清”作國號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改“后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來得大。與此同時,皇太極還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輿論,說只有有德者才能統治天下,“唯有德者乃可稱天子”、“有德者受命,無德者廢棄”。這些話,便成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說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與“滿州”語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國號。
另一說恰好相反,系舍義而求音,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適應進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于接受罷了。持這種說法的人,舉出滿語中對貴族夫人的稱謂“福晉”為例,說“福晉”起初叫“夫金”,后改稱“福金”。最后才叫“福晉”,所以“夫”與“福”,“金”與“晉”在滿語中是同音,因此據滿語音韻,“清”與“金”也音同無疑。此說還以沈陽(即清朝舊京)的撫近門匾額為證。匾上漢文寫的是“大金”,而滿文寫的是“大清”。這塊匾額乃是天聰年間立的,那時尚未改號“清”,而滿文里卻已稱“清”了。
兩種說法情由不同,但都認為改國號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籠絡漢人,從而為取代明王朝做準備。從這個共同點上去看,當以第一種說法為是,這從后來清朝統治者始終諱言“女真”和“大金”名稱一事上可得到佐證。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