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厭學的原因與思考 (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01 14:08:15
有關部門一再呼吁減輕學生負擔,但在實際中卻從未根本解決過這個問題。小學生的課業壓力主要來自幾個方面:第一,受以考試成績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課外則布置大量的作業,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應付考試,學生一寫作業就頭疼。一次去朋友家,只因朋友對正在吃飯的孩子說了一句:“趕快吃完寫作業去。”孩子一碗飯吃了半個小時。第二,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為了自己孩子能“多學知識”,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有的則硬性規定每天作業時間必須達到2小時或3小時。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如此大量的、長時間的作業必然給他們心理上帶來負面作用。小學生長時間從事作業,往往導致注意力轉移,做錯題是常事。做錯題對小學生的作業行為是一種負強化,使學生越來越害怕做作業,厭煩作業。第三,作業擠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有些家長甚至不讓孩子有一些其他感興趣的活動。除了少數簡單的學習課題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識并能熟練運用知識,多次重復又是不可缺少的。這里就存在一個作業適量的問題。
三、對學生評價不準,挫傷學生自尊,誘發學生的厭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做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不用功,貪玩,作業老不做。還有得家長對學習有著不正確的認識,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于是常在孩子面前說:我以前也讀不得書哦,我的孩子也不是讀書的料。孩子們聽了,也認為自己笨,讀不得書,從而產生自抱自棄的心理,不想學習,貪玩。教師評價成績差一些的學生時,也常說這個學生又笨又懶,不喜歡學習,經常不做作業。實際上,有一些學生正是因為常聽到這樣的評價,而越發助長了厭學情緒。心理學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研究表明:小學兒童對人的評價和自我估價,大多是重復父母、教師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評論。當成人把兒童學習成績的不理想簡單地歸究于兒童的懶惰、厭學時,兒童大多會接受,覺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懶。這就要求成人特別是教師,在對兒童的學習結果尋找原因時,一定要慎重。有實驗證明:當學生有進步時,如果把原因歸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歸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時,那么他的進步將會是持久性的。當兒童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應盡量避免在兒童身上找原因并嚴加指責。
過去教過的一位厭學的學生在給我的信中說:“老師:我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愛學習的孩子了。自從換了新老師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題不會做,老師隨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豬一樣笨!’難道我真的那么笨嗎?從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數學課了……”老師的一句漫不經心的話嚴重地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這位原本很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從此不再喜歡數學課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