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什么都沒興趣,怎么辦?(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20 09:21:19
我們都想做開明民主的父母,但開明不等于放任,如果爸爸媽媽以為培養興趣就是“今年買一架鋼琴”、明年讓孩子“學學跆拳道”,孩子的學習永遠只會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永遠也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快樂。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陷入一直學不成、不自信的惡性循環中。
“
那怎么辦呢?我們來看看另一個對話——
媽媽:“小柔,你最近怎么都不練琴了呀?”
小柔:“媽媽,我不想學鋼琴了。”
媽媽:“我聽你彈得挺好聽的,怎么突然不想學了呢?”
(肯定并詢問原因)
小柔:“每天練琴,好累呀,我還有那么多作業。”
媽媽:“媽媽也看到,你每天練完琴之后寫作業,總是到很晚才能休息,但是我們既然已經開始學了,你也有一定的鋼琴基礎了,現在放棄很可惜,我們堅持把這個學期的課程學完,再做決定,好嗎?”
(體諒她,鼓勵她堅持,但不強迫她)
小柔:“那好吧,我就再堅持一下。”
當然,在暫時打消了孩子想要放棄的念頭之后,媽媽緊接著跟鋼琴老師通電話,更詳細地了解到,小柔彈得很好,但是只要是稍長一點、難一點的曲子,就有了畏難情緒。
(從第三方了解真實的原因)
在這之后,媽媽開始主動向鋼琴老師了解情況,每天晚上抽出時間陪小柔練琴,鼓勵她參加學校里的文藝活動,肯定她的表現,讓她從彈鋼琴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采取措施)
案例
人都是對自己擅長的事情感興趣。
比如個子特別高的人更喜歡打籃球,唱歌好聽的人特別喜歡唱歌,數理邏輯水平高的孩子更喜歡學習數學,都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要想讓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首先就要讓孩子具備做好這件事的能力。能力提高以后,孩子就會更容易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這樣,孩子就會獲得充分的自信,收獲成就感,也會因此而精神愉悅,并越來越渴望獲得這種成就感和愉悅感,興趣也就自然而然的培養起來了。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我們家長的耐心和鼓勵是他們的翅膀,培養孩子的興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
1.適宜的環境刺激。
當世界上千姿百態的新奇事物具體地展現在孩子面前時,要讓他們親自去看看、聽聽、聞聞、嘗嘗,以至摸、掰、拆等擺弄一番,讓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發好奇心、興趣和求知欲。
2.呵護并引導專注力。
當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時,盡量不去打擾他。電子產品可以偶爾玩之,絕對不能當做電子保姆。而當孩子癡迷于某項活動或某個事物時,順應他的需求,為他提供更多與之相關的資訊、材料、可能的相關活動,讓他跟與其相關的事物關聯,并幫助他橫向或者縱向去拓展,發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將探索的觸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3.獲取成就感和自信心。
興趣與堅持,是相互促進的。只有經過長期的堅持,才能實現技能的提升,才會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進一步提升孩子的熱情和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