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探路農村幼教本土化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27 19:30:07
■走進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 特別報道
贛縣區試點任務
● 擴大普惠性資源
● 幼兒園教師隊伍培養和補充機制
● 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孩子在別的幼兒園能學算術識字,到了這里就知道整天‘瘋玩’,能成嗎?”這學期,肖鉆梅帶著滿腦子疑惑把孩子送進了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五云鎮中心幼兒園。
讓她沒有料到的是,如今,原本沉默內向的女兒竟變得開朗愛笑了,“她特別喜歡和我分享幼兒園的趣事,在家里會幫我做家務,在外見到長輩還會主動打招呼呢……”說起女兒的點滴變化,肖鉆梅十分欣慰。
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贛縣區在硬件投入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全區累計投入1.5億元,每年2000多萬元用于公辦園建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9.2%。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如何讓辦園質量同步提升,始終是贛縣區教育局局長譚裔明腦子里繃緊的一根弦。
“我們引導全區各幼兒園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綱,大力進行戶外游戲和區域游戲探究活動,打造特色園本課程,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幼教本土化的路子。”譚裔明表示。
立足本土特色開發園本課程
為什么竹子是一節一節的?為什么竹子能長這么高?……面對眼前這片青翠茂盛的竹林,贛縣區大田鄉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圍著老師興奮地問個不停。
大田鄉素有“篁竹之鄉”的美譽。豐富的竹木資源,讓大田鄉中心幼兒園在面臨課程資源不足的困境時,想到了開發大自然這本“活教材”。老師們把課堂搬到了竹林里,讓孩子們在嬉戲的過程中,認識竹子的構造,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和種類。并且,圍繞竹子的各種用途,開發了竹筒裝飾、竹子編織等一系列竹文化課程。
“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種資源,就地取材,就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為幼兒創設主動學習的物質環境,創建出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大田鄉中心幼兒園園長邱悅說。
一草一木,皆是教育。近年來,贛縣區以“親吻鄉土”為全區總課題,開發了“采集四季”“民間游戲”等子課題,各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嘗試把幼兒“游戲課”安排在山坡上、小溪邊、樹林里、田間地頭和沙地里,讓幼兒識別家鄉常見的農作物、家禽牲畜、農業生產工具等,創建特色鮮明的農村學前教育課程,走出了一條“農村幼教本土化”的路子。
作為客家人南遷的聚居地,贛縣區不僅有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城關幼兒園把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客家風土人情引入到“愛家鄉”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彰顯客家文化魅力的園本課程。
“我們多方收集、提煉了客家風景名勝、客家美食與風俗等信息,去粗取精,把適合幼兒學習和參與的內容與游戲活動巧妙結合,開發了深受幼兒喜愛的‘番薯變變變’‘客家美食一條街’‘我是贛縣小導游’等活動課程,并進行不同領域、年段的劃分。”城關幼兒園園長蘇蕓紅說。
在贛縣區教育局幼教辦主任黃邦英看來,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既能為幼兒提供親近自然、感受本地風土人情的機會,也能使幼兒滋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讓他們從小萌發學好本領,長大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愿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