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中的高原效應(一)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7-13 14:23:10
01
心理學中的高原效應
有很多學生曾經問過我這樣的問題,“Wendy老師,為什么我學了將近一年的英語,開始一段時間進步挺大也挺快,后面半年就沒有效果了呢?”問這樣問題的大學生以及進入職場之后的年輕人占大多數。同樣,有很多學生家長也問過類似的問題,“Wendy老師,為什么我家孩子4歲開始學英語,前兩年進步挺大的,好像第三年效果很不明顯啊?”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不止一個,但是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這些英語學習者,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遭遇了“高原現象”——癥狀就是,就是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似乎進步得很快,但是沒有多久就會進入一個階段,雖然與原先同樣甚至是更努力地學習,卻覺得自己再也沒有進步。
如果是成人學習者,難免會產生厭倦,一點兒都學不下去,總走神,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要么成績停滯不前,成就感下降干脆放棄不學;要么雖然還在學,但是動力沒有那么足,學習從此有一搭沒一搭。如果是兒童,爸爸媽媽難免會覺得為什么又上了一年效果沒有第一年顯著,不僅沒有幫助孩子克服高原效應,反倒焦慮起來要改變學習路徑。那能學好么?
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并不是英語學習中獨有的。高原現象,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成長曲線上表現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線繼續上升。
很多學習者誤以為學習過程中,每個人的成長進步(即學習或技能形成過程中,對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線性上升的,但事實上是如下圖所示的。例如,有關研究表明,以英語的詞匯學習為例,在掌握詞匯量達到3500-4500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次較為明顯的高原現象,平均滯留時間為八個月左右;達到6500-7500的時候會出現又一次較為明顯的高原現象,平均滯留時間為12個月左右;當詞匯量達到了9500-10500的時候,新一次高原現象會產生平均18個月的滯留。
相比之下,大部分中國英語學習者,無論成人還是兒童,出現高原現象的時間會更早。這是因為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閱讀詞匯量(被動詞匯,即passive vocabulary)往往不足4000單詞,聽力詞匯量和口語詞匯量(主動詞匯,即active vocabulary)甚至不足閱讀詞匯量的一半。對任何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形成,程度低的時候,高原現象產生得頻率較高,但是平均滯留時間較短;相反,程度越高,高原現象產生得越不頻繁,平均滯留時間較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