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8-07-03 10:58:12 下載試卷 標簽:北京版語文 六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涼州詞
預設:
(1)黃河:雄偉壯觀 從“遠上”“白云間”進行體會
(在學生說的過程當中,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黃河、白云)
(2)孤城(不是孤城,而是城):聯系上下行的詩句想一想,它指的是哪座城?(玉門關)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玉門關嗎?那了解這個地方嗎?這下我們都遇到難題了,怎么辦呢?(利用網絡)
學生查找:有關玉門關的資料(文字介紹、圖片)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看了圖片,你覺得玉門關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板書)
你還能從哪些字詞體會到玉門關的特點?(一片、萬仞山:片,在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單薄)
(在學生說的過程當中,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城、山)
師:的確,“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那么,誰能帶著這種感受來讀讀這句詩呢?(指名讀,齊讀)
總結學法:剛才我們學習第一句詩就是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進行理解,下面這句希望同學們也能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詩的第一句都是詩人對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而我們都知道,詩人寫詩往往都喜歡借景來——抒情。那它究竟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我們接著往下學。
2、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課件出示)
(1)這句詩中你覺得哪些詞難以理解,提出來?(生說,再查閱資料,匯報時提醒學生用一句話匯報自己覺得重要的知識點)
預設:
羌笛:文中的注釋里就有,同學們,注釋也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何須:有什么必要,意即沒有必要。
楊柳;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原來古人有個習慣,即是常用諧音來寓意。“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謂的楊和柳其實是一種植物)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折柳”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2)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兩三個學生說)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楊柳》這首哀怨的思念家鄉的曲子,就算是春風也吹不過玉門關外的。)
(3)這句詩中哪個詞最能體現這首詩的感情?(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