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趣味樂園 > 國學文化 > 正文

國學漫談:清代的入學典禮(一)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24 14:34:03

智能內容

  清代地方志中所記載的官學“送學禮”,是中國歷代典籍文獻中最早記載的入學典禮。“送學禮”所體現的尊師重道、愛生崇禮的特性,頗值得今人關注。

  一

  送學禮是清代地方官為官學新生舉行的入學典禮。清代學校以府、州、縣為基本單位,各建立一所學校,稱為“儒學”。在本省學政主持的每三年一次的歲試和科試中,各儒學可以按既定名額,各招收一次新生。在新生入學時,往往會舉行送學禮。乾隆《洛陽縣志》卷6《禮樂志》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典禮的基本程序:“每學政歲科試新生紅案到學之后,知縣曉示各生送學日期。至期,各生詣縣署,集寅賓館。知縣公服升堂,各生由東角門進至檐下,行庭參禮。畢,各生西面立,學書北面立,唱名。門斗東面立,為各生簪花。酌酒三巡。畢,各生面北三揖。具鼓樂,由中門出。知縣親送至文廟殿階下,率行三跪九叩頭禮。畢,詣明倫堂,知縣、教官行交拜禮。諸生拜師,兩拜;謝知縣,兩拜。入座,行酒數巡,肅揖而退。”

  清代送學禮有三個各地共有的核心環節,一是地方官發帖邀集新生,為其簪掛花紅,二是地方官率領新生到孔廟大成殿,向孔子圣像行三跪九叩首的謁廟禮,三是地方官率領新生到儒學明倫堂,向教官行謁師禮。從130余種地方志的記載看,各地送學禮的稱謂并不完全一致,除了“送學禮”這一最為常見的稱謂,還有“送學儀”“送入學禮”“新生入庠禮”“起送新生”“入學”“新生入學”“入學儀”“入學儀節”“入泮”“文武入泮”“迎學禮”乃至“上學”等多種稱謂。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學禮是各類學校教化學子的重要途徑。清代各地的儒學主要有釋奠、朔望行香、鄉飲酒禮和射禮四種學禮,在京城國子監則還有皇帝親臨視學、臨雍講學和新進士釋褐等。作為一種地方儒學的開學典禮,清代送學禮當是仿照國子監典禮加以改造而舉行的。如據光緒《霍山縣志》卷5《學校志》記載,安徽霍山縣“入學儀”的相關環節中,“行謁廟禮視朔日釋菜儀”“見學師視國學師弟子相見儀”。“視”是比照、參照的意思。光緒《代州志》卷5《學校志》也記載,山西代州(今忻州市代縣)舉行送學禮時,“文武新生謁廟視朔望行香禮,見學師視國子監見師禮。其余儀節州縣不同,各從其俗”。不過,清代各類典章制度文獻如《欽定大清會典》《欽定學政全書》《欽定大清通禮》中均未記載送學禮。1756年編纂的《欽定大清通禮》卷44《賓禮》在敘述“直省學校師弟子相見”禮儀時,只附帶說明“入泮謁見禮亦如之”。所謂“入泮”,系指新生入學。“入泮謁見禮”當是指送學禮。不過,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地方志所載送學禮,新生拜見教官多是行“四拜禮”,且“學官拱受兩拜,答揖兩拜”,而在《欽定大清通禮》中,則是學生“北面三揖”,教官“立受”,不需要回拜新生。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凤山市| 镇安县| 潜山县| 九龙坡区| 海南省| 西安市| 奉新县| 论坛| 乡城县| 钦州市| 顺平县| 田东县| 江门市| 灵石县| 湾仔区| 马尔康县| 青海省| 龙川县| 广东省| 邻水| 庄河市| 沙田区| 卓资县| 海丰县| 上杭县| 张家港市| 姚安县| 三门县| 阿鲁科尔沁旗| 庆城县| 长宁县| 巧家县| 澎湖县| 建平县| 潜山县| 道孚县| 中山市| 丹棱县| 嘉义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