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課內閱讀試題(8)
來源:本站原創 2018-03-06 15:29:16
10、最后一段的"生命橋"是指:血脈親情
11、畫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將(年輕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年輕的生命就將結束。突顯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12、"在同一時刻"指的是:"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
13、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是(環境)描寫,說明李博士和臺灣青年正處在(危險中),襯托出他們(不顧自身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
14、第四自然段補充說明青年目前所處的狀況,反襯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轉折作用,這段心理描寫突出臺灣青年心系大陸同胞的可貴品質.
15、注音:沉者( )間隔( )骨髓( )
16、"此時此刻"指( 發生余震的時候 )。說明當時的情形( 非常危險 )。
15、讀了第四自然段后,擬從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學到了那些品質?
答: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李博士為了救小錢不顧自己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
16、第一自然段是環境描寫,時間的精確,既點明故事難忘,又預示時間的寶貴。"陽光"、"桂樹"、"香氣"烘托出環境的幽美與清新。
第二十五課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上修身課,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魏校長的問題。有的說:( "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 "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 " 為掙錢而讀書 ""為吃飯而讀書" )……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
3、你怎樣理解選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由此可見周恩來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周恩來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聯系起來,可以看出他少年時代已立下大志,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愛國少年。
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 少年 )時代的一件事,它深刻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它意思到( 中國 )必須( 振興 )的重要意義。
5、在"有志者當效周生"這句話中,"有志者"的意思是( 有志向的人 ),"效"是( 效仿)的意思,"周生"指的是(學習周恩來),這句話的意思是( 有志向的人都應該像周恩來學習 )。
第二十六課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中蘊含著認真,質樸中包含著期待,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的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先得虎虎有生氣。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談話,讓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1、這段中的"我"是指( 肖復興 ),作家是指( 葉圣陶 )
2、詞語解釋
搖曳:搖蕩
沉郁:濃厚,形容程度很深。
3、"慶幸"是指未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結局而感到高興的意思。我感到慶幸的原因是( C )
A:"我"的作文《一幅畫像》獲獎了。
B:"我"能到大作家的家里做客,很榮幸。
C:我第一次見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4、"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中"人品"指葉老對人( 平易近人、真誠 );"作品"指葉老寫文章( 取得的成就 )。
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A)
A:葉老的教導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用"爬山虎"來紀念葉老先生。所以說"爬山虎中是那么綠著"。
B:爬山虎是四季常青的職務,所以說它總是綠的。
6、""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答: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