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1-04 09:58:35
講道理孩子不聽,不妨換個做法
大家要牢記一個法則:重復舊的做法只能得到舊的結果。
比如我們和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重復這個做法,哪怕說破天孩子依然也不會聽。當然,家長可以直接給孩子講一些正確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聽,就應該考慮換一種做法。
實踐證明:
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通過問答的方式,調動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有位媽媽說在兒子3歲前,她上衛生間不注意關門,孩子經常跟進來。后來她覺得孩子越來越懂事了,讓他看到自己蹲馬桶的樣子不好,就不再允許孩子跟進來,孩子不聽,非跟進來不可。
媽媽很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總沒什么效果,媽媽只好強行把門閂上,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打著門,哭得聲嘶力竭,有一次甚至哭吐了。
從此,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媽媽去衛生間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著,或正在看電視,媽媽想悄悄地溜進衛生間時,他不知為什么總能發現,會馬上丟下正做的事,沖過來高喊“不讓媽媽上廁所”。
這位媽媽非常發愁,每天上廁所成了一件警察抓小偷的較量,感覺真是累人。
我對她說,既然前面已講過道理,沒用就不要再講了。換一種方法,用問問題的方式來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效果也許更好。我建議她問孩子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不讓媽媽去衛生間,那你覺得媽媽尿褲子里好還是尿馬桶里好?”大多數孩子第一問就可解決問題,他們會很快判斷出來,尿褲子不好。
孩子一旦給出這個答案,多半不會再阻攔媽媽去衛生間。個別孩子,因為和家長為這事擰巴了挺長一段時間,可能會故意別扭著回答,說尿褲子好,那么接下來家長問第二個問題。
“你喜歡媽媽高興,還是喜歡媽媽不高興?”一般情況下,孩子肯定會選擇喜歡媽媽高興。
就像父母本能地會愛孩子,孩子也會本能地愛父母,愿意討好父母。所以在這個問題中,幾乎很少有孩子會選擇要媽媽不高興。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孩子將不正確的部分用自己的選擇改變過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