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千古洛陽話滄桑
來源:奧數網 2017-08-01 21:38:39

黃河文化—千古洛陽話滄桑
黃河奔流在中條山與秦嶺之間,東行經河南孟津。由這里距黃河30公里處,就是我國著名的都城洛陽。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從東周起,先后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則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稱為“九朝古都”。
相傳周武王滅殷以后,就把傳國之寶九鼎遷到洛陽,有定都洛陽之意。武王死后,當時輔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規模地營造洛邑,分別建立王城和成周城兩座。在澗水東、水西間的為王城,即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在水東,即今白馬寺附近的為成周城。周平王遷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遷都成周城。東漢劉秀稱帝后,建都洛陽。
漢魏時的洛陽城是在成周城遺址的基礎上加以擴展的。史載洛陽城“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稱為“九六城”。
隋唐時的洛陽城最為鼎盛。當時的洛陽城規模宏大,洛陽地處“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隋煬帝即位后,決定遷都洛陽。大業元年(公元625年)三月,令尚書、楊素、將作大匠宇文愷營造東京,在漢魏故城基礎上加以擴建。即在今白馬寺舊城西18里,洛河兩岸建立,洛水橫貫全城,分南北兩城。洛水北為皇城,南為居民區,城周圍約50里。洛陽城主要有三大市,在洛水南有豐都市,洛水北、水東為通遠市,城西南角為大同市。人口多達百萬,僅豐都市就有120行,3400多個店,行當密布,鋪面林立,人們摩肩接踵,來住不絕,熙熙攘攘,很是熱鬧。停泊在水面上的船舶數以萬計,人們不停地上下穿梭,裝貨卸貨,吆喝聲、嘈雜聲不絕于耳。洛陽城內的設置十分有序美妙,城西有西苑,周長200里,院內沿龍鱗渠上有16所宮院,奇花異草,多姿多彩,珍禽異獸,各展身姿。院內還開挖了一個“海”,有10里之圍。周邊群山環抱,山上有臺、觀、殿、閣。藍天、青山、綠水,湖光山色,盡顯美麗、雅致。
隋洛陽城水源充足,布局合適。自城西西苑引谷、洛水為通濟渠入城,又有洛水貫穿洛城,并在宮城東南建滾水堰,遏水入北岸的通濟渠,渠口有閘門控制,整個城市用水極為方便。
城內的給養則靠漕運。主要有兩條:一條是通濟渠,從洛陽的西苑由洛水到洛口與黃河匯合,又自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為水源與汴渠分流,東南走向注入淮河,再通過邗溝直達長江;另一條是永濟渠,即引沁水南達黃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市西南)。兩條渠成為當時重要的交通動脈,船只南來北往,富庶的江淮地區生產的糧食和物資被方便快捷地運往京師洛陽,這使隋煬帝在洛陽城周圍儲備了大量糧食。
“九朝古都”洛陽不斷在繁榮昌盛,為各朝的科學文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經濟保障,造就了許多杰出的科學家、文學家,為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陽西50里處就有“仰韶文化”,可見當時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當發達。由此為發端,愈發輝煌。
周朝時期,洛陽北部約有9~12萬平方米的地方成為鑄銅作坊,制作技藝高超,并且已經嫻熟地使用分鑄法等先進技術,制作出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生活用器、兵器、車馬器等。
東漢任太史令的張衡,對于天文學有獨特見解,他認為隕星是與日、月、星一樣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天體,自空間降落成為隕星的,而歐美在18世紀初還有許多人認為隕星是一種天氣現象。張衡還在天文儀器上有所創造。他把西漢時已有的渾儀和象儀進行改造,配以計時漏鐘,成為一種綜合的天文儀器,這是我國古代第一臺自動天文儀器——水運渾象(渾天儀),開辟了使用組合儀器的先河,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地動儀,比歐洲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西晉太史令陳卓,綜合前人的成果與經驗,繪制了圓型蓋天式星圖,而使星圖定型化,一直被后人沿用。
在京師任尚方令的蔡倫,在造紙技術上開拓了一個新領域,把我國早期的絲質絮紙,改造成新型的紙——蔡侯紙。
在京師任給事中的機械專家馬鈞發明了龍骨水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他還對以前笨拙、效率低的綾織機改造成輕便、效率高的新織機,并且發明了指南車。
東漢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對國內外均有很大影響。西晉太史令王叔和的《脈經》,是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北魏時石窟寺造像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為主要代表。龍門石窟的人物造像,面容清秀、兩肩削下、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的新風格,符合中原民族特色。
曹魏時刊刻的《正始石經》,集古文、小篆、漢隸為一體,非常精美有新意,立于魏都洛陽太學門外西側。
西晉中散大夫、音樂家嵇康、步兵校尉阮籍和阮咸,精通音律,其所作的琴曲,為音樂史做出了貢獻。當時已有的《清商樂》就是西晉宮廷的俗舞。
洛陽是我國經學、佛學、理學三大學派主流先后總匯處。洛陽小說家虞初寫的《周說》對后世影響很大。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洛陽寫下了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西晉中書令文學家張華的《博物志》和著作郎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也都是在洛陽為官時完成。曹操推動了建安文學的興盛,他的兒子曹丕、曹植在詩賦方面也很有成就。還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陳琳以及著名的女作家蔡文姬等人的詩作,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曹操統一北方后,保存了漢代雜技百戲。曹操對善于幻術奇技的方士之流廣為搜羅。魏明帝曹睿又在洛陽宮建總章觀,命博士馬鈞作“司南車水轉百戲”。
隋煬帝建都洛陽只有十幾年,武則天也不過30年。時間不長,洛陽卻仍然保持著長安時的文學藝術風格,許多佳作流傳至今。
“九朝古都”洛陽,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我國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洛陽始終長期保持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她燦爛的古代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豐厚的文化積淀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今日的洛陽依然猶如朵朵牡丹,綻放著光彩奪目的艷麗。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