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心聲】學習再難也要堅持!(2)
來源:家長幫 2015-09-06 14:33:23
聰明就是耳聰目明,原來就覺得兒子聽覺挺靈敏,眼睛尖,家里多樣什么東西他總能發現,他也很喜歡玩找不同的游戲。但入學后看他寫字,就發現他并沒有學會觀察例字的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還是自寫自的,這就是“心到”出了問題。同樣觀察兒子做聽算題,腦子跟不上,掌握不牢固,就會跟不上節奏。還有我們常說的粗心,其實就是注意力沒有全部集中在題目上,對加減號沒有強化認識……等等問題似乎都歸結到了是否“心到”。心不到就很難要求“口到”和“手到”。所以,怎樣讓孩子“心到”就成為讓“學習”這個小生命健康成長的關鍵。
怎么做到“心到”?只有心到了,學習才會活,才會真正成為孩子自己的“事“。
這快三個月的陪讀生活,最大的體會就是要讓孩子學會面對自己,趨利避害的本性下他是不愿意逼自己的,但同時他也是“向上”的。但這個”自己“到底是什么樣?其實可能連我們”自己“都還沒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樣子,更何況還處在”自我意識“形成期的孩子?這里頭也涉及到個體心理學的問題,個人推薦《兒童人格教育》一書(所讀的育兒書不多,也請各位幫友父母多推薦)。作者認為人是天生自卑的,個人的發展過程可以用自卑而超越來概括,有自卑感很正常,但要小心別變成自卑情結。問題孩子的問題其實都能在其家庭中找到根源。
如果落在”學習“這件事上,”心到“更明確地說應該是讓孩子到達學習區來學習。心理學上按同心圓的形式劃分出了安全區、學習區(延展區,strechzone)和壓力區(stresszone)。我給兒子講解過三個區域,他并沒有選安全區而是選擇了學習區,所以我還是相信人是天生有求知欲的。但我們的教育問題可能經常是把孩子推到了壓力區,父母也就跟著孩子干著急,甚至打罵,所以導致孩子干脆退縮到安全區,不愿意再去拓展,“學習”這個小生命也許就此夭折。被質疑的”快樂教育“似乎就是因為老是讓孩子處于安全區沒有給人帶來進步的感覺。
怎么讓孩子處于學習區?這就是老師的作用了。因為就學習內容來說,每個學生三個區域的劃分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才強調因材施教,老師基于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了解以及過往的教學經驗,知道孩子已經會什么了,還可以會什么,而什么相對來說要求高了點,也就是知道這個孩子的三區分布。作為應該最了解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還沒有清楚自知的情況下,也要想辦法像老師那樣去了解這三區劃分,這可能就是我們陪讀的意義所在,幫助孩子去和老師對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上算是在這泡壇子所思所想的小結,希望能結識更多的有心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