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話”(2)
來源:家長幫 文章作者:孫曉云 2015-07-16 16:28:36
三、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說一千道一萬,習慣培養是關鍵。古羅馬著名詩人奧維德也曾經說過,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從某種意義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5個步驟:
第一步提高認識,讓孩子認識到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產生興趣。
第二步明確規范,讓孩子對養成某個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比如《弟子規》講到“出必告,返必面”。
第三步持久訓練,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習慣的養成最后是人神經系統的改變,根據研究21天可以初步形成習慣,90天可以養成穩定的習慣。
第四步及時評估,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習慣培養不在于其強度,而在于其堅持的長度。
第五步形成環境,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在家庭中,有個讀書的孩子,就需要一個書香的環境,父母要以身作則。
四、兒童健康成長需要按性別施教
男孩和女孩發育有先后,男孩在讀寫能力發育上比女孩晚;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相當于3歲半女孩水平,因此讓男孩提前入學可以說是災難性的選擇。
男孩在小學甚至初中,學業暫時落后女孩是可以理解的。暫時落后是一個特點,不是缺點,可怕的是,我們正把這一特點變為一個真正的缺點。我們看到,小學、中學、大學,女生的成績全面崛起,男孩整體滑坡。
男孩危機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父教危機。一項關于中國高中生研究顯示,當遇到煩惱事時,孩子求助對象中,前5位沒有父親,甚至網友都排在父親前面,可見中國教育存在父教缺失的問題。
父愛和母愛是不同。父親是外放的,母親是內傾的;父親鼓勵獨立,母親講求依戀;父親強調變化、創新和挑戰,母親挑戰穩定、一致和安全;父親經常抓大放小,母親習慣對孩子事事關心;父親的方式是動態的、富有創造性的,母親的方式是靜態的、穩妥的;父親傳遞的是堅強、勇敢等陽剛之氣,母親傳遞的是細膩、呵護、富有同情心等陰柔之風。孩子在5個月時就能感覺到父母的不同。比如,媽媽抱孩子非常緊,而父親抱孩子是松散的,所以父親抱孩子時,孩子興奮、開心。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聯盟。哈佛大學有關研究研究表明,在人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親密性,二是獨立性。母親的天然優勢是培養孩子親密性,而父親的天然優勢是培養孩子獨立性。從發展階段來看,嬰幼兒階段以母親為主,小學階段,父母責任各半;而中學階段則是以父親教育為主。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孩子從父母關系觀察到,什么是愛情和婚姻;從母親身上學習做女人和母親;從父親身上學會做男人和父親。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