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6-11歲孩子的家庭教育十要點(3)
第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雖然有些孩子身上存在著盲目自信、過分自信的現象,但大多數孩子自信心不足,具體表現在多方面:生活中膽小、自卑、敏感、情感脆弱;在交往中害怕別人不接納自己,不敢找小伙伴,交際范圍狹窄,不善與人溝通;學習上的不成功造成對學習缺乏信心和熱情,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或智力低下,嚴重的往往害怕老師提問,不敢置疑或表達自己的觀點;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害怕做不好事;意志力薄弱,缺乏進取精神,沒有明確的目標,適應環境能力差。家長對孩子“包辦代替”,讓孩子通過自我實踐體驗成功的機會少;期望值過高,缺乏對孩子的賞識和正面評價,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受挫。
培養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質,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一個人有了自信心,才能發揮內在的潛能,才能一步步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才能獲得學習、事業的成功。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是孩子樹立自信的重要力量。
家長需平時多用表揚和鼓勵來正面評價孩子,少在陌生人和外人面前講孩子的缺點;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當孩子處于困境或做事失敗的時候,家長尤其要及時進行鼓勵和引導;鼓勵孩子與伙伴交往,并教會他交往的技巧;讓孩子懂得智慧是多種多樣的,樹立“我能行”、“我并不比別人差”的自信心;放手讓孩子獨立活動,不過分依賴家長,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八,支持、指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伙伴交往機會不多;他們習慣于自我中心的思維和行動,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交友中容易產生矛盾與摩擦;在交友中碰到有沖突、被誤解而苦惱時,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幫助和指導;少數孩子因為膽小,或過分挑剔,或優越感太強而不愿與人交往。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在交往中受欺負、學壞、影響學習,往往持反對的態度;有些家長雖能持積極的態度,但能給予孩子指點和幫助的不多。許多家長往往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念、自己的喜惡給孩子選擇朋友。
人際交往是促進兒童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條件之一。由于人格主要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與人交往對他們的心理素質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是天賦的,而是需要培養的。家長不僅應該以自己良好的榜樣言傳身教,而且要幫助、指導孩子與人交往、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朋友觀,幫助孩子把友誼建立在共同的興趣愛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創造交友的機會和條件,協助他們與人交往;傾聽孩子與伙伴的交往;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里來玩;和孩子一起參加各種小隊活動以及社區服務工作等。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