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孩子愿意跟家長說學校的事
深圳奧數網11月19日 家長常常告訴孩子有事就跟家長說。但是,孩子就是不說。多數時候,家長是通過其他途徑得知的,比如其他同學說出來的秘密,或是從孩子的傷痕、極端反常的情緒等發現的。如何才能讓孩子愿意跟家長說,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客觀評價老師
家長要告訴孩子,老師不一定都對,讓孩子別那么迷信老師。作為家長,切忌對老師完全信任,尤其是告訴孩子要無原則地聽老師話,要乖。這讓孩子認為,老師不會錯,做什么都對,包括打罵自己。
告訴孩子合格老師是什么樣
可以總體說說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是什么樣子,不打人、不罵人、常微笑、愛夸贊等等。孩子對合格老師有了一個基本的形象,就會對比,發現自己的老師哪些做法和言語不符合這個形象,就會跟家長說。
恰當解決師生之間的交往問題
孩子被批評、被責罵,家長要跟老師直接溝通,了解事件原委。不用批評老師,單是這種溝通,就能對老師起到警示作用。孩子之間交往,小摩擦很多,偶發事件,不要想著打回去獲得平衡。家長的不恰當干預會使事件性質改變,無益于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意愿。
留心孩子反映出的異常信息
別看孩子小,但他們的思維有時候非常靈敏,表達很委婉。所以,家長猜測孩子話語和行為之中隱含的真正信息非常重要。比如孩子總說不舒服,卻說不清楚是哪兒,醫院也查不出任何疾病,這就是異常的委婉的信息。家長就不要直接詢問了,應該繞個圈子,或者跟老師聯系,了解孩子遇到的真正事情。孩子每天都愿意去,突然有天不想去學校,又沒有恰當的理由,同樣是個異常的信息。類似的,都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不能責怪孩子不聽話。
與孩子建立常規溝通機制
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不僅不跟家長說挨打挨罵的事,其他的事情,孩子同樣也很少說。這反映出孩子與家長的交流有障礙,責任當然在家長。家長跟孩子多聊天,大部分內容可能是無效信息,但重要的信息總是會順便流露出來。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家長跟孩子隨便聊聊當天的事情,哪怕是其他小朋友和同學的事,都有助于了解孩子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涉及孩子自己的事,也常常會暴露出來。
注意觀察學校里的細節
細節反映本質。家長參加親子活動、接送孩子,都有跟老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簡短的交流,跟其他家長聊天,都能看到老師和學校的一些蛛絲馬跡,這些細節非常重要,不要覺得無關宏旨,細節能暴露本質。
不能全指望學校
家長不要以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可以放心了,自己就不用操心太多了。這種家長最容易強調孩子要聽老師話,而且對孩子用心最少,交流也最少。
學會恰當地處理好第一次
孩子第一次遇到老師的不正常對待,不管嚴重與否,一定要恰當處理。這會傳達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信號:老師有錯照樣不能無原則地姑息。這種時刻孩子不是孤單的,背后有家長的支持。第一次發生沖突事件,家長如果不以為意,或者反怪孩子不聽話,把老師教導批評孩子的話重復一遍,孩子立刻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遭受雙重心理重壓。下次遇到同類事件,孩子可能就不愿意跟家長說了,反正說了也沒用。少數敢于傷害孩子的老師大多是長期被姑息和縱容的結果,家長都不主張權利,膽子自然越來越大。
家長可能不太方便批評老師,這可以理解,但必須讓孩子知道,家長確實有難處,但得讓孩子知道,錯在老師,有人在后面支持著你。孩子能理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