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后: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初中生活(2)
來源:深圳奧數網 2012-07-03 10:44:28
三、積極和老師溝通,給孩子建立科學的學習計劃
進入初一,科目增多,容量變大,需要理解的成份增多;小學老師助學,面面俱到地幫助學生學習,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中學老師開始逐漸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課后學生自己完成作業、支配課余時間。這使小學一些懶惰、毅力較差的學生會產生厭學和無所適從的感覺。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點上,家長就要及時主動地與老師溝通,以便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真實情況。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和老師的建議,給孩子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
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人說教師的孩子往往讀書會很好,是不是因為智力比別的孩子高,做老師的家長能給孩子開小灶,其實就孩子本身而言,智力上是沒什么差別的,關鍵是當教師的父母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安靜,更需要和睦。有的家庭家長長時間看電視、上網,打麻將、頻繁的家庭朋友聚會,忽略了家有學子,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建議家長最好單獨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的空間,讓孩子遠離干擾。
五、不要過度嬌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溫室里的花經不起風吹雨打”、“教育者的任務不在于交給下一代一個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導和幫助他們用智慧和力量去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總有一天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的去面對社會的。生活能力和獨自處理事情的能力,是一個伴隨孩子一生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把孩子應該做的,能夠做的,以及孩子應該承擔的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的責任感都還給孩子。給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機會,讓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人。讓其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克服孩子依賴別人和怕苦怕難的思想。溺愛孩子的家長要下狠心,不為其“送飯”、不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同時讓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多接觸大自然,引導孩子在實踐中進行全面素質的訓練,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動手和觀察能力。
六、認真監督,履行好家長的職責
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雙休日的時間屬于學生自己掌控的,但是孩子自覺性不強,作為監護人的家長要做好檢查、監督工作,確保孩子利用好這些時間。家長要認真、負責任地督促孩子的學習,認真的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如實寫上自己的意見并署名。這才叫家長簽字!家長要認真的負責任的檢查孩子做過的學案,看看老師的批改狀況,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就一目了然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