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給了學生多重的負擔
來源:大連奧數網整理 2011-08-01 15:08:24
“中華閱讀》、《小學生規范寫字課》、《亮點激活大試卷》,還有《快樂數學1+1》、《亮點激活大試卷》、《期末沖刺18天》……”某小學五年級學生任正(化名),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細數自己的教輔讀物,這些還只是語文、數學兩科教師要求購買的,再加上家長購買的,任正語、數、外3門課程的教輔讀物有20多本。
學生減負,書包越重。據了解,像任正一樣被教輔所困的中小學生在全國非常多。
“寧愿錯買10本,也不漏掉1本”
“快考試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這不,前幾周老師又要求孩子購買一套練習題。”晚上10點多,看著讀小學五年級的李玉(化名)還在埋頭做卷子,李玉的媽媽心疼地說,“每天放學回家,吃完飯從5點半開始做題,一直寫到晚上10點左右。”
某小學每學期都會為學生統一配發相應的輔導,包括語文數學練習冊2本、《資源與學案》2本、字帖1本,課時達標1本、激活課堂1本。此外,李玉的代課教師還讓學生再購買其他教輔。
“老師只是建議,并沒有強迫,但是作業就是輔導書上的習題,上課講的也都是這些題。不買怎么辦?”李玉的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能跟上班級的進度,老師建議購買的教輔一本也不能少。
“目前,小學生每門課都配套1至2本教輔,家長還會為孩子再購買其他教輔材料。這樣一來,一個小學生每門課的教輔就是3至4本,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家長附加的,減負很難實現。”對教輔讀物給學生帶來課業負擔加重的現實,江蘇某實驗小學的許校長無奈地說,雖然學校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減少學生在校時間,但學生放學后的隱性學習負擔學校很難控制,教輔讀物的熱銷無疑加重了這種負擔。
“寧愿錯買10本,也不漏掉1本”是不少家長面對教輔書籍的普遍心態。2009年的《閔行區小學生課業負擔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家長自主購買教輔材料為學生“加餐”相當普遍,占被調查家長總數的六成以上。有的家長為一年級的孩子準備的教輔材料達6本之多,還有家長為五年級的孩子配了9本教輔讀物。
“老師有時會對學生購買教輔讀物進行指導,因為家長購買教輔的熱情擋也擋不住,與其任其盲目購買,還不如提供專業性的建議。”許校長說,現在的教輔材料種類繁多,對應的版本多樣,家長對課程不夠了解,往往會錯買、誤買,學生既浪費了時間,又得不到提高。
“教師應對學生購買教輔進行指導”
“學校配發的教輔書,題目太簡單,老師不講,我們也從來沒做過,最終都成為廢紙。”江西鷹潭高中學生汪曉(化名)說,老師和同學都覺得統一購買的教輔對知識的應用沒有提高,與平時考試和高考題目難度相差太遠。為了迎合考試,取得高分,各科教師又建議學生再另外購買“適合”的教輔書。
同樣,為了能讓學生考上示范高中,某初中甚至部分承擔了教輔讀物的費用。該校學生小宇告訴記者,當地教育局每學期都會為學生配發練習冊和復習題,但老師還會額外要求同學再購買一些教輔讀物,如英語的《1+1》,政治的《中考寶典》和數學的《天利三十八套》。
此外,一些從各版本教輔上東拼西湊編輯而成的低劣產品,不僅師生在使用上痛苦不堪,而且會給課程改革帶來混亂。據了解,我國目前實行“一個課程標準、多個版本并行”的教科書發行制度,允許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在教學中使用,而配套的教輔讀物如同步訓練冊,彼此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教師應該對學生購買教輔讀物進行專業指導,但一定要排除利益驅動。”清華附中語文特級教師楊建宇說。
“學生需要的是系統精良的教輔”
“學校、教師的教育質量考核都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準。中小學教科書上的知識和課后題根本不足以讓學生應付考試。為保證教育質量和學習成績,從學生、家長到教師、學校,都在想方設法通過教輔材料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學生需要的是那些系統、精良的教輔讀物。”楊建宇提醒,“好的教輔對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是一種系統化和延伸,通過對重點、難點的梳理,也能進行實戰演練,但每科有一兩本足夠了,太多太濫都不好。如果選擇的是漏洞百出的教輔,反而會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購買教輔材料是一種被動消費,對教輔書籍的內容和質量沒有明確的判別性。因此,學生在選用教輔書籍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和教育部門的引導。對此,地方教育部門應及時向社會公示質量較高的教輔書籍和出版社目錄,以及相關評價。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