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學習習慣助小學生成才
來源:長沙奧數網整理 2011-07-19 17:38:42
好習慣讓人受用一生,特別是在學生過程中。那么小學生時應該養成怎樣的學習習慣呢?小編總結了十條。
一、認真聽取別人講話的習慣
認真聽取別人的講話,是對講話人的尊重。在聽取別人講話時眼睛要盯著對方,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能夠及時掌握別人講話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內心的分析和評價,并時時配合以點頭微笑等表情,讓講話人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你在專心的聽他講話。有不同的意見要善于和敢于與人交流,態度誠懇、不卑不亢。
二、主動學習的習慣
別人不督促就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即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要有意識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學習,并能堅持始終。
三、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要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并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相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堂上有重點的去聽、去學、去練。
四、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精神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五、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洪亮,表達清楚。
六、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不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于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于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七、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色、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八、及時完成作業和練后反思的習慣
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自己選項做的作業,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線不茍,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尋找解決的辦法。作業寫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點,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a.怎樣作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b.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c.為什么想到用這種方法?想解題基本思路。d.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對此歸納,思維求異。e.能否把題目變通一下?變成另一類題目?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f、收集好的錯題集
九、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學生要全面發展,不能偏科。這就要求中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責任制、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
十、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后不要急于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結構或提要步驟知識結構。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復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