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把握時機教育好孩子
來源:《武漢晨報》 文章作者:向 潔 2010-07-29 11:15:38
如何輕輕松松當好父母?以父母時間、精力付出的百分數為縱軸,以孩子的歲數為橫軸,王開敏在坐標軸上畫了個“剪刀差”。她表示,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0~3歲時,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黃金期”,父母要在時間和精力上對孩子盡可能多的付出。3~15歲時,父母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應該逐步減少。15歲以后呈直線下降,孩子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判斷能力,做父母變得越來越輕松。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的付出拋物線則恰恰相反,形成了一個“剪刀差”。父母通常在孩子0~3歲時,很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段的上升,父母對孩子的管教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孩子15歲之后,面臨考大學等問題時,家長對孩子的關照達到空前,學習、吃、喝、玩、交友無一不過問。而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導致親子矛盾頻發。
人見人愛 才是“人上人”
王開敏說,一次旅行中吃飯,看到一位媽媽無視一桌子人,拼命給十幾歲的兒子夾菜,她感到無語。難道十幾歲的孩子自己不會嗎?家長都有一個心愿,希望自己的伢做“人上人”。關于“人上人”,王開敏有新的解讀:想成為“人上人”,就要人見人愛,當你想站高一點,看遠一點時,人人愿意給你當墊底。
王開敏認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并形成自我認可。“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簽字對不對?”臺下有人說對,有人說不對。王開敏說,兒子艾天小時候,老師也讓她在作業本上簽字。但她從來不簽,還授意兒子,“你的作業又不是我的作業,你永遠代我簽,老師不可能發現”,結果兒子從小就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要對自己負責。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學習不自覺,做事拖拉,多半是因為家長往日的越俎代庖幫了倒忙。
加強學習 母強則子強
“我媽媽總喜歡讓我看純文學的書,而我更喜歡讀科幻類的書,該聽誰的?”一名小男生站起來提問,他經常因類似的問題與媽媽發生爭執。王開敏答得斬釘截鐵:媽媽不對。
王開敏認為,看什么書看似一件小事,但反映出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無知。對比中國的媽媽和美國的媽媽說,美國媽媽在圖書館看書用車推,而中國媽媽更愿意給孩子買書。有一次,她在書店看到一個孩子手上的書多得抱不住,而媽媽兩手空空,沒給自己買一本。問其為何自己不買,答曰:沒有我看的。
王開敏說,孩子小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可能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可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家庭教育可能會呈混沌狀,更多的是互動,誰對誰有理就聽誰的。母強則子強,為了孩子,母親同樣要注重后天學習。
■名師講授
平民教育家、母親文化研究專家王開敏與近百位家長面對面交流。
現場除少數幾位爸爸外,媽媽占據了近九成席位。“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管孩子,教又不聽。”近七成的媽媽是沖著這個難題來的。
“母親是天生的教育實踐家,但我不贊成當全職媽媽。”學理科的王開敏邊說邊操起粉筆,在黑板上畫起坐標軸,縱軸代表生存工作,橫軸表示家庭工作,從圓點引出一條45度的直線,以直觀的形式告訴大家要學會尋求平衡點。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說,更不要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混為一談,讓家庭變成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一天到晚要求孩子學這學那,跟這個比跟那個比,自己卻坐著看韓劇,孩子聽你的話才叫有鬼。”此言一出,個別膽大的孩子鼓掌響應。
王開敏說,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教孩子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家庭教育怎樣算成功?“把孩子養到18歲,一腳踹出門,踹到哪里都能活。”王開敏說。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