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的素質
來源:奧數網 2010-07-23 18:13:58
健康不僅是需要強壯體魄,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必須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對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豐富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有諸多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則要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同時開放的社會環境也帶來的各種刺激和誘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并培養學生會自我調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艱巨的學習、紛繁復雜的生活,就顯得十分必要。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具有自我調節心理素質呢?
(一) 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引導學生觀察世界,認識自我。
1、一分為二看社會,認清時代主流。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迅猛發展、瞬息萬變的時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新舊觀念的猛烈碰撞,產生許多新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然而,傳統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嚴重脫節,往往使小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面關感到疑惑不解、無所適從。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常常受消極面的影響,表現為懷疑、偏激、悲觀的情緒,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數人就有可能形成的反社會的人格,給社會和自身帶來嚴重的危害。教育學生正確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一分為二看社會,認清社會發展的主流是使學生保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品質的關鍵,也是實現自我調節的重要基礎之一。
2、認識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
無論現代科學技術如何迅猛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多大的變化,都不充許,也不可能使任何一個正常人封閉自己,孤立于他人存在。經驗表明,不少具有心理缺陷、人格障礙或行為非常的學生,起始都是由于沒有能夠正確認識他人,對待他人,正確處理與他人之間關系而造成的。如學生小勇,曾一度十分苦惱,對班主任說:“老師,這個社會到底要不要實話實說,我說真話,但同學們總不喜歡,甚至連家長也這樣”。他舉了兩個例子:一次是一位女生,對著一份英語試卷說:“倒霉,都是因為粗心白白掉了幾分,不然也可以得九十分以上”。結果那位女生狠狠瞪了他一眼,從此互不訕。另一次是父母說,奶奶不懂得使用電飯煲,給燒壞了,被他知道了。于是等奶奶回家,他就對奶奶說:“你以后使用電飯煲小心點,剛買來的又弄壞了,幾十元錢白花了”。結果,奶奶生氣,父母也生氣,還被痛罵了一頓。這位的同學實話實說卻討人嫌。顯然,學生小勇不被他們接納的原因,不是在于“實話實說”,而是由于言語不恰當,常有居高臨下,教訓他人的口吻,而使他人產生反感和疏遠。善待他人就應該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
善待他人,首先應有助人為樂、先人后己的優秀品質。
善待他人,應該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應該懂得“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的人生哲理,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善待他人,應該牢記祖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能夠實施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3、創設融洽的集體環境,營造健康、名主、和諧、寬松、進取的氛圍。
如果我們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調節的土壤的話,那么除了溫馨的家庭之外,便是需要一個團結、積極、向上的班級。否則,不良的社會集體,低劣、庸俗的網吧,就必然誘惑著意志薄弱,而又急需尋求心理“平衡”的青少年。班級體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環境,班主任應有意識地通過管理、教導,包括表揚、批評、討論、獎勵、懲罰等評價手段,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引導集體輿論;開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如勞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社會調查;同時規范并強化各項行為訓練,習慣養成,心理素質培訓,促進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直接影響最大的不是老師,不是家長,而是他們的同伴。當我們對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在教育子女問題上責難有加的時候,專家研究表明,問題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嚴重,影響最大的是同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著黑”就十分通俗而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道理。一個融洽的集體,宛如一個溫馨的家庭,會創造出健康、名主、和諧、寬松、進取的氣氛,從而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如同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港彎,施展才華的舞臺,自我調節的方向盤,孕育著青少年健全的人格,這種教育力量常常是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實在不可小視。
4、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是自我調節的關鍵。
魯迅先生曾言,我的確時常在解剖別人,但卻更嚴格的解剖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處于成長時期的青少年,他們的獨立性和自覺性迅速發展,并開始深入到自己內心世界。但是,他們對自己的認識還比較膚淺,不夠清晰、全面,甚至認識中的自己,卻是哈哈鏡中被扭曲變形的自己還不以為然,或者根本不想去認識自己。然而,人之與社會,宛如一艘船之與大海。如若不知自己處在什么位置,需要駛往那個目的地,其危險當不言自明。因此,認識自我即要首先知道,“我是誰?”、“我是干什么的?”、“我應該怎么辦?”,一個人生說到底就是這三個簡單的問題,在不斷地認識和調節中,時時糾正自己的偏差,逐步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認識自我,它包括了個人對自己的價值、目標、動機,計劃,希望、要求的認識,他包括了個人對自己的知識、能力、地位、人際關系、交往水平的認識。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中起到行為的指導和調節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把指導和培養學生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作為德育工作的關鍵,使學生全面、科學、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達到內化為學生心理需求和行為養成的自覺要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來衡量自己”。德育工作只有轉變為學生內在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時,才能說取得了真正、積極的效果。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