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學生考語文,也要考口語
來源:成都商報 文章作者:編輯 2010-07-19 17:54:53
語文學得好不好,一張語文考卷說了不算。從這學期開始,高新區開始在區內一些學校試點“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手冊”。老師將從學習習慣、寫字水平、朗讀水平、口語交際、閱讀、綜合性學習、習作、單元形成性評價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折算分數,進入期末總成績。而期末考試卷面分數將大大壓縮,只占總成績的60%。
誤盡蒼生是語文?該改革了
去年高考,福建省語文卷選用了《寂靜錢鐘書》這篇文章作為閱讀試題。該文作者曾自己做了一遍試題,15分的總分只得了1分。寫文章的人都不會做由自己文章出的考題,這樣的報道一直不絕于報端,正如社會對語文教學的指責從來沒有停過一樣。“讀了10多年的書,文言文讀不懂,連話都說不好。不曉得語文老師咋教的。”有人忿忿地說。一位成都市區的老師則自嘲說:“外面還有這樣一個說法 誤盡蒼生是語文。”
人們對語文教學的指責大都歸咎到了那張卷子上。“一紙試卷,一個分數,究竟能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語文能力和水平?為了試卷上的一分兩分,老師拼得‘頭破血流’,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老是說老師教得不好,有沒有想過可能是我們的評價方式出了問題?”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教育處處長王用遠如是說。
從本學期開始,高新區開始醞釀在小學語文學科上的改革,該區教研室制訂了初步方案,推出了“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手冊”。
不同年級對應不同手冊。以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教學為例,手冊共設10個評價指標:“學習習慣”為必評,占總成績的10%;在寫字、朗讀、背誦、口語交際、閱讀、綜合性學習、習作這六項標準中,可以從中選擇4項作評價,每項占總成績的5%;單元形成性評價占10%;期末考試成績分占60%。分數累加,積分在85分~100分的為優,70分~84分為良,60分~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待及格。
學習習慣
上課認真但不發言成績為B等
學習習慣是必評項目。記者在手冊上看到,學習習慣共有5個評價要點,包括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認真完成并上交作業、及時改錯;有復習、預習習慣;有正確的閱讀書寫字姿勢;能傾聽他人發言,并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將一輩子受益。”高新區一位語文老師說,但長期以來,學習習慣卻被一些家長忽視了。“學生上課發不發言,有沒有走神,家長甚至有些老師是不在意的。只要考試成績好,怕啥子喲!”這位語文老師認為,這是一種短視行為。
“我們平常也會提醒學生,注意習慣的養成,但一些學生就當耳邊風 當前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評價方式,缺少讓學生自律的動力。”但現在就不同了,根據新的換算方式,筆試好但上課不發言的學生,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 因為上課認真聽講,愛發言的孩子能拿A等,折算為5分;不愛發言的只能拿到B等,折算為4分。至于上課走神又不舉手發言的,就只能拿到C等,折算為3分。
書寫評價
每分鐘至少要寫16個漂亮字
在電腦普及的年代,學生們的字也寫得越來越糟糕。在高新區的改革中,學生字寫得怎么樣,甚至寫字的速度快不快,也列為了評價指標。據了解,字跡工整漂亮,且每分鐘不少于16個字的,才能拿到滿分5分。下至小學老師,上至高中老師,都較為贊同!
“有些娃娃字是很漂亮,但一筆一畫寫得太慢,做作業要花上幾個小時,哪個受得了嘛!”一位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嘆氣說。高三的老師就更有話要說了:“寫字速度慢,卷子都做不完,高考的時候好著急嘛!”根據評價手冊,老師們可以通過平時的作業書寫或組織的書寫比賽,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用楷書抄寫指定篇目的文字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打分。
至于朗讀,老師們可以觀察學生平時朗讀表現,或是在課文中確定朗讀篇目,讓學生抽簽后即刻朗讀,或者選取課外美文,讓學生準備5分鐘后朗讀。
在背誦環節上,除了課堂上的規定篇目外,要能背誦大量課外的詩文才能拿到滿分5分。老師可以通過設計背誦專項競賽卷,讓學生填寫或默寫規定篇目外的內容進行考查認定。
以前只有在英語測驗中才涉及的口語能力如今也被作為語文的一項評價標準,而且是非常看重的一項。據了解,分數最低的將會是那些“愿意表達,但不能傾聽,不善于從他人發言中吸取有益內容”的學生。
“習作”主要是看學生有沒有寫隨筆、日記的習慣。
閱讀評價
只喜歡讀一類文章的成績為C等
閱讀,歷來是提高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次它進入評價體系也在老師們的意料之中。
“上了中學,受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們根本沒時間進行大量閱讀。有閱讀的空間和時間,只有小學了。”語文老師林文紅說。高新區教研室建議老師們通過檢查讀書筆記、建立課外閱讀過程的監控記錄表,甚至是默寫專項測試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對“只喜歡一類文章,其他類讀不進去”的學生,高新區教研室建議只給C等成績,折算為3分。
反應
不少學生鼓掌歡迎一些老師保持觀望
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教育處處長王用遠說,此次語文改革也脫胎于這些學校部分老師的嘗試。
芳草小學老師梁艷在幾年前就做了一些大膽嘗試。比如,一周10節語文課,她敢拿出近一半的正課時間來讓學生去閱讀,去辯論,還讓學生在班上發表演講。梁艷的同事介紹,嘗試之初,梁艷負責的班級的語文成績比其他班級差許多,但一兩個學期后,班級孩子的功底就顯現出來,成績很快超越了其他班級。“我覺得,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后續發展特別有利。”梁艷說,學生的成長是看得見的,“好多學生最開始演講時,講不了兩分鐘,但后來,可以講上1個小時,甚至找資料來給同學開專題講座。”
高新區的學生和家長對這一改革方案充滿期待。能夠走出課堂讀書,還能跟同學較量口才,對于這樣的語文課,不少學生表示鼓掌歡迎。而家長也認為當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確實需要提高。
不過,也有一些老師持觀望態度。“能不能起效,還要看老師能不能嚴格把關。”一位小學4年級語文老師說,目前小學使用的北師大教材就已要求,學生的成績包含85%的卷面成績和15%的平時成績。
觀點
考試成績占總成績60%,比例太高了?
成都市教科院小學教研室負責人楊霖認為,當前的考試題可能對學生和老師產生了誤導。由于當前考試閱讀材料大都是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她將之稱為“《讀者》型”文章,“所以,師生都有意無意地找這類文章來讀,在閱讀的廣度上就大打折扣了。”
楊霖說,去年,成都市首次在小學5年級學生中進行了專項的閱讀水平能力測試,測試結果不太理想。后來發現,好多學生連題都沒讀完,更別說做題了。“這說明在閱讀技巧上是缺乏訓練的。”因為一般考試中,只有一篇閱讀材料,學生來得及“細細品味”。
此外,一些學生習慣閱讀“《讀者》型”文章,對人文、地理、社會常識、科普小品等類的文章感到很陌生,以致難以把握文章重點。
各方面評價占總成績40%,期末考試書面成績折算成總成績的60%。“我覺得這個比例應該倒掛 評價占70%,考試類的折算只占30%。”楊霖說。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