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更科學更有“人味”的素質作業
來源:杭州日報 2010-07-08 11:05:12
昨天發的時評《聽上去很美——暑假無作業》,我特意向一位小學校長征求批評意見。結果她很感意外,說已經有家長投訴學校課外作業布置得太少了,如果像諸暨慶同小學那樣不布置暑假作業,還不給罵死啊?不過,她提供的一份資料則更讓我意外,一看才知道,武漢的武昌實驗小學,承諾一到六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學校招收的這種“特種班”,已經實驗了一年。
其實,課外作業、家庭作業還是有的,則是更科學、更有“人味”了。按學校的說法,叫素質作業,分六項,家務勞動、身體鍛煉、閱讀演講、思維訓練、組織訓練、藝術鑒賞。分量,都適可而止的。正像校長說的那樣,小學生根本不必學得那么辛苦的。調查發現,這兩個自愿報名參加實驗班的同學,比較活躍,比較快樂,也喜歡上學。要說現在的學生都比較“明智”的,他們往往是不得不上學,而不是喜歡上學,一到初中、高中,很容易厭學。在我看來,這是教育的最大失敗。學無止境,聞道有先后,你可以不懂,只要你有學習的機會和興趣,你肯定能找到你自己的精神樂園。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等一個人求知欲早衰了,其社會取向,極可能無益甚至有害。
要說在小學低年級實行無書面回家作業,全國各地也是有的,但到高年級了還不布置一點,或者遠不止一點點,恐怕家長會難以容忍的。這一切,表面上都是高考指揮棒的神通廣大。我覺得這不是高教部門不思進取只安于小打小鬧的緣故。一大原因,就是人口問題。人太多,競爭就激烈,大學就不幸淪為就業的緩沖帶和職業培訓班。二則是中國的科研水平有限,按轉危為機的說法,這其實蘊含著巨大的需求,可惜潛在需求不是現實,初級高等人才的實踐鍛造的崗位和機遇,很不充分的,也就是說,科研對人才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缺乏培養機制,樂于現炒現買現開銷。
試問一下,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抓產業的轉型升級,靠誰轉、靠誰升?領導一決策,實際操作,還是少不得有真本事的創新人才,少不得先進技術成果。否則,只是轉個高新產業,打打下手。太陽能是這樣,如今很時尚的LED技術也如此,因為80%以上的專利,還是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相反,世界杯上大行其道的嗚嗚祖啦,浙江的那位才思敏捷的首創者,做死做活也不過賺了十萬人民幣,因為沒技術含量沒專利嘛。因此,從民族振興素質提升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問一下,創新型人才,是應試教育的強項嗎?是題海戰術能夠培養得出來的嗎?是否無家庭作業的孩子更有可能?
發展不在一時一勢,是長跑,比拼的是耐力、后勁。國家如此,個人更如此。眼看如今市面上非素質教育的各類輔導班,生意紅火,甚至成為城市現代服務的寵兒,由此深深地感覺到,我們實在活得不放松,這樣緊繃繃的競技狀態,怕終究是不可持續的。早晨六七點鐘在公交車上看見穿校服的后生們,總覺得他們太辛苦,會不會是因為我們自己無才無德,才對他們有這么不人道的要求與期待?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