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教委主任田京生: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
來源:人民網 文章作者:陳達 王玉鳳 2010-03-23 09:47:00
人民網訊 作為首都中心城區,北京市西城區的教育歷史悠久,知名學校眾多,在建設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實現西城現代化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通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基本上形成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構建起適合首都中心城區區位功能需求的、高質量均衡化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2008年和2009年,西城區差異系數的總平均值均小于0.5,均衡程度居北京市的領先水平;從2006年到2009年,西城區九年義務教育實施情況監測結果分析,西城區義務教育的完成情況及教育教學質量一直穩定保持在北京市的領先水平,中考成績始終穩定在高水平,實現了義務教育較高層次優質均衡發展。西城區關注學校的特色化發展與內涵化發展,注重引導學校、學生走向全面成功,正在實現著“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教育目標。2009年,西城區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區”。 2010年“兩會”期間,我們專程采訪了西城區教委主任田京生。
主持人:西城區是首都基礎教育大區,更是教育強區。請您先談談近幾年西城區基礎教育的情況,有哪些顯著變化?
田京生:作為北京市的中心城區,西城區的基礎教育在全區政治經濟發展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西城區是傳統教育大區,更是教育強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00余所。其中,小學43所,中學34所,學前教育有11所,校外教育有8所(少年宮,科技所),特殊教育3所,還有職業高中3所,大致上實現100校。我們現在在職員工是10000多人,學生人數大致是80000人,其中70000人是北京戶籍,非京籍學生人數大概占15%的比例。在這些學校里,有一部分學校具有悠遠的辦學歷史。百年老校也不少。這些老校有比較悠久的辦學傳統和革命傳統,也出了不少名人,教育家。我們區有北京四中、八中等北京市高中示范校9所,小學也占到全市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說實驗二小、育民小學等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有兩所職業高中是國家級重點學校。從整體上講,西城區的基礎教育構成層次是較高的,這就為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提供了前提和條件。
從90年代到現在,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明顯的變化,從高標準的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到高標準的實施15年教育,過去我們比較多的強調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我們強調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要關心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成長,把關注點集中到每一個孩子身上。“校校精彩,人人成功”是我們提出的目標。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提出西城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首都的經濟發展服務,為西城區的中心城區的定位服務。另外,在教師培養的觀念上,在評價學生成才的觀念上,也逐漸擺脫了高考成績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逐漸轉向全面發展,教師更傾向于師德,在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上下功夫。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西城教育的布局調整。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城市建設改造,我們西城區的教育經歷了大的結構布局的調整,結合這些調整,更加優化了我們的教育資源,更好的改造了薄弱的學校面貌,擴大了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的服務范圍。其中,中學從過去的50多所調到30多所,小學90調整到43所。數量明顯減少的同時,教育質量卻在不斷提高。
還有就是我們的校容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大規模的布局調整,我們從90年代就開始有計劃的徹底改造學校,校容校貌煥然一新。但我們的校園環境改造不夸張,不過分,更不豪華,反而更加質樸,文化氛圍底蘊更加厚實一些。我們更關注校園文化的建設,這樣學校很美,很溫馨,很有文化內涵。
主持人:可以看出,西城區的基礎教育這些年有了很大的變化,更加注重基礎教育的優質和均衡化發展,關注學校的內涵發展和文化建設,把著眼點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這需要一支優秀的校長隊伍來引領,更需要一大批優秀的教師的辛勤耕耘。請您談談西城區在干部和教師隊伍建設上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經驗?
田京生:在校長隊伍建設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全面實行校長職級制,根據學校規模、校長的任職年限、實際業績等方面把校長分為四個級別,依據校長的職級和相應的職級考核標準,每年對校長進行考核,增加了“能”和“績”的評價指標,由教委統一獎勵。這一制度為校長的成長搭建了臺階,調動起校長的工作積極性,讓校長有更多的精力來管理學校,發展學校。通過六、七年的探索和實踐,西城區的校長職級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而且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第二件事是我們建立了校級干部的后備制度,依據一定的標準,通過選拔和群眾測評等一定的程序在各個學校選拔優秀的青年干部,收錄入人才庫。對于這些進入了人才庫的老師,我們會有計劃地進行各種培訓學習,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使他們逐漸具備作為學校干部應該具有的能力和水平。這些年來,我們扎實推進這一制度建設,每年都有優秀的人才進入人才庫。目前,已經有200多名后備干部在庫中,一旦校長退休,我們從現任的副校長中選拔出校長,從庫中選拔后備干部擔任副職,避免了學校干部選拔的臨時性和不科學性,構建起校級干部成長的階梯和群體。
第三件事是西城區校長工作室的建立。我們先后為7個校長設立了校長工作室,為他們的工作室里配備相應的年輕校長,強化優秀校長的成長和培養。這7名校長都有著前瞻的教育理念、豐富的辦學經驗、鮮明的辦學特點和顯著的辦學成績,我們建立校長工作室的目的就是總結他們的經驗,同時為年輕校長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通過校長工作室,我們的一些校長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形成了西城區名校長或者領軍人物的隊伍。比如說師大二附中的曹校長,北京四中的劉校長,161中的丁校長,實驗二小的李校長,育民小學的翟校長,他們都是校長隊伍中的佼佼者。
主持人:我們西城的校長隊伍的確擁有了像劉長銘、曹保義、李烈、丁大偉、翟京華等一些領軍人物,那么我們的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如何呢?
田京生:關于教師隊伍建設我想談三點。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從90年代開始就實施了一個 “1100工程”,即重點培養1000名區級骨干教師,100名在北京有影響的老師,這是“名師工程”的前身。通過這些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有了比較成熟的做法,具體講由三個層面組成:第一層面,也是最高層面,主要包括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以及獲得全國其他優秀教師稱號的 100余名老師。這批教師在北京市都有著自己的影響,應該說是我們西城區最突出的一部分教師。他們作用不僅僅局限在自己的課堂,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在某一學科方面都有自己的影響力。第二個層面,就是在我們區大概600多名區級優秀教師,我們給他的稱號主要是“西城區學科帶頭人”。這些教師作為各學科的骨干,同時,也為市級優秀教師輸送人才。第三個層面是1000多名校級優秀教師。這些人數全部加起來占到我們全部教師數量的15%到18%。我們通過這樣一支隊伍來帶動我們整體水平的提高。這就是我們的名師工程。
今年我們要實施新一輪的名師工程,對每一個名師有要求、有制度、有考核、有獎勵。西城區教委每個月給他們發津貼補助。以激勵他們起到自己應該起的作用,帶新教師,奉獻各種教育教學的經驗。
第二點,我們要建立教師培養成長獎勵長效機制。這些年來,我們不斷加強這一機制的建設,包括競賽、評優課、小學的各種杯賽、參加北京市和全國的各類活動,多給教師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讓他們取得成功,以達到鼓勵和獎勵的效果。進一步完善表彰獎勵的機制,去年的教師節,我們還設定了班主任的獎勵,專門評定優秀班主任。今年,為了鼓勵師德教育,我們設立了“霍懋征獎”,對最優秀的老師進行獎勵。
第三點就是樹立典型。最近,我們設立“霍懋征獎”這項工作,就是要代代傳承她的精神、經驗、理念,尤其是他的“用愛教育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總理評價她是“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教育的人”。我們在整理霍老師東西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東西值得學習和宣傳。為此,我們專門開會組織霍老師事跡報告團,為霍老師塑像,同時,要以霍懋征老師為原型拍攝電視劇,這項工作正在順利進展中。
主持人:具體地講,西城區是如何提升本區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呢?
田京生:關于教育教學質量,在八十年代主要反映在高考的升學率,中考的成績;90年我們提倡素質教育,但仍然擺脫不開升學率的束縛和影響;進入到21世紀后,我們逐漸感到升學率是優質教育必須要重視的事,因為老百姓有這方面的強烈需求,但是不能作為優質教育的唯一標準,更不是一個終極的目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做優秀的中國人。我們在新世紀想在這個問題上有所突破,我們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具體講有三個含義,即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注重育人的全過程。
從2005年開始,我們低調談中高考,主要精力搞均衡發展和素質教育。每年的中高考的成績出來以后,我們不宣傳。這樣做還引起了一些誤會,有些社會輿論認為“你們是不是不行了”。現在,中高考成績出來后,我們主動跟媒體做個介紹,但是我們不與別的區比較。
去年,我們63%的理科考生達到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創歷史新高,就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結果。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有兩個抓手,一個是課程改革,特別是高中課改,因為它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上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改革,而且將來還會影響到高考,包括中考考試模式的轉換。我們在改革過程中更注重校本課程的設置,地方課程帶有西城的地方特色,校本課程是代表學校的特色。編制校本課程,對老師是一個提高。通用技術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往往是我們基礎教育中比較薄弱的地方。所以現在我們特別注重這些方面,也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基礎教育的基礎還是在課堂上,我們的每一個教師如果能上好每一節課,讓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80%以上的教學內容,那么,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們的很多校長在這個問題上做的很好。研究課堂,親自聽課評課,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對我們的教學質量的促進和提高。
均衡發展包括軟件的均衡和硬件的均衡。硬件的均衡比較容易達到,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初中校建設工程、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基本上已經達到預期目標。 軟件均衡更難一些,但是我們也在努力做,主要是學校的師資和管理水平,關鍵在人。我們加強校際之間的合作和交流,績效工資的設置對這項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強弱聯合的形式,以高中示范校為龍頭,建立校際聯合體,每所示范校聯合周邊3-4所普通校,形成全區9個“學校發展聯合體”。如八中帶領著33中學,使33中在教育教學質量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實驗二小也帶動了另外一所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