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趣味樂園 > 歷史故事 > 正文

剃發令的歷史故事

來源:網絡 2010-03-01 11:22:53

智能內容

  中國清代初期強迫漢人仿照滿人習慣剃發的法令。順治元年(1644)頒布。滿族男人頭發剃去前額和四周,留存頭發編成辮子垂之腦后。清在關外時,漢族及其他各族人民投降歸順或被擄去的,都要以剃發作為標志。順治元年五月多爾袞進入北京后,即宣布京城內外軍民人等盡行剃發以示歸順,但遭到北京人民的強烈反對,不久被迫停止。二年五月清兵進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權滅亡,清廷乃于六月再次頒布剃發令。規定京城內外以10日為限,各省地方在接到命令后也以此為限,所有文武官民都要剃發,衣冠服飾也要遵從清制,違抗者殺無赦。剃發令的頒布及強制執行加劇了清初的民族矛盾,遭到廣大漢族人民的反對,觸發了江南地區江陰、嘉定、蘇州等地的抗清斗爭。

  順治元年(1644)五月初三日,攝政王多爾袞在給故明內外官民的諭旨中下令:“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發”,是為剃發令。漢人的習俗,原本是將頭發束在頭頂;而滿人的習俗,則是在頭發中間編成發辮,垂于腦后,周圍剃去。強制漢人剃發,改變民族習俗,實質是要在精神上征服漢人,自然引起了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二十四日,多爾袞鑒于清統治尚未穩固,宣布收回成命,允許漢人照舊束發。順治二年(1645)六月十五日,清廷在消滅了南明福王政權之后,認為自己的統治已經穩固,再次頒布剃發令。宣布自布告發出后,京城內外軍民限十日內剃發,各省軍民自部文到日起也限十日內剃發。剃發令措詞極其嚴厲:“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但是,這不僅沒有嚇倒大江南北的漢民,反而激發了他們的反抗情緒。廣大農民、工商業者,有氣節的士大夫和中小地主、總分官僚豪紳,都堅決反對剃發。此后,隨著清軍的逐步深入,江南各地更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剃發斗爭。

  清在頒布剃發令要求將頭顱四周的頭發都剃掉,只留一頂如錢大,結辮下垂。在頭頂留發一錢大,大于一錢要處死!清定:“剃發不如式者亦斬。”順治四年,滸墅關民丁泉“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被地方官拿獲,以“本犯即無奸宄之心,甘違同風之化,法無可貸”為由上奏,奉朱批:“著就彼處斬”,縣官也以失察“從重議處,家長、地鄰即應擬罪”。

  秦世禎《撫浙檄草》:“小頂辮發”把頭發剃去,只留下銅錢大一點,梳成一根小辮,叫“金錢鼠尾”式。將四周頭發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發,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發,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

  1647年廣州剃發易服令:“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福州遺民所撰《思文大紀》:“時剃頭令下,閭左無一免者。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膻。”

  頭發的故事

  ■清朝的那幾部開國史料,伴隨著攻城略地往往少不了剃發這個詞匯

  “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發,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這句赤裸裸的威脅來自多爾袞,百姓則將其總結為“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那時因不愿剃發而被殺戮的漢人有多少,恐怕已經無法統計了。時人陳確曾云:“去秋新令:不剃發者以違制論斬。令發后,吏诇不剃發者至軍門,朝至朝斬,夕至夕斬。”(《陳確集》卷三十)殺戮之多,可以想見。而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據說三百多年之后,余秋雨先生的小學歷史老師講起來還“眼含淚花”。(余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

  剃發令的起源,據鄭天挺先生考證始于天命四年。(鄭天挺《探微集》)此后清朝的那幾部開國史料,伴隨著后金軍隊攻城略地的往往少不了剃發這個詞匯:

  天命六年,后金攻下遼陽,“生擒御史張銓,其余官民皆剃發降”。不久遼東各地大小城池盡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發降”。

  天聰三年,后金攻至漢兒莊城外,明副將標下官李豐“率城內民剃發出降”。

  天聰三年,金軍進攻遵化,明中軍臧調元被擒投降,“遂令剃發”。

  天聰四年,后金軍降沙河驛,“招降城中人,皆令剃發”。(以上見清太祖、太宗《實錄》)

  ■張春本應是一個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將,事情的轉折就因為他不肯剃發

  在清朝文獻里,歸降叫做“剃發歸降”,投降的百姓叫“剃發降我之民”。攻下城池而官民沒有剃發,就不算真的降服。明將張春的故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張春曾經是四萬明軍的統帥,在大凌河之戰中被后金俘虜。皇太極對勸降很有一套,后來的明將祖大壽、洪承疇這樣的大腕都是他勸過來的,對付張春應該有富余。被俘當晚,皇太極就派人送來了佳肴美酒,但為張春拒絕,還說了“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之類的話。也難怪,如果派人送頓酒菜就能勸降一個統領四萬軍隊的明朝將領,那崇禎的天下真是到了拿根韭菜就能捅破的地步了,皇太極對這次失敗應該有心理準備。

  此后,張春開始絕食,但求一死。三天之后,皇太極出馬,親自給他賜食,張春不知道是被感動還是實在太餓,開始吃飯,這就意味著他愿意效忠了。如果事情照這樣發展下去,以張春的能力,他會是一個默默無聞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將。事情的轉折就因為他不肯剃發。

  張春雖然同意了投降,但是死活不肯剃發,皇太極無奈只好把他安頓在三官廟“恩養”。張春始終不愿剃發,最后死于廟中。

  對不肯剃發的官民,滿洲很早就實行了“留發不留頭”政策。天聰四年三月,大貝勒阿敏示諭永平官民:“我兵久留于此,意在養民,以成大業。爾等妄意謂我將返,且間有不剃發之人,是不知興師之意也。今爾等宜各堅意剃發,有不剃者察出處死。”皇太極謂“所獲漢人,俱令剃發”。

  ■剃發的標準是“金錢鼠尾”,可清朝的皇帝似乎率先違規

  入關以后,隨著勝利擴大,清政府剃發令愈發生硬,遇到的反抗也越來越強烈,悲慘的故事也越來越多,前人對此多有描述,此處不再拾人牙慧,只想談談《清稗類鈔》中的兩條軼聞。

  《清稗類鈔》之“容止類”、“發作金錢式”條云:“董志學為江西巡按,按部吉安,飭守令禮請縉紳子弟及舉貢監生飲宴。酒酣,起而言曰:‘當朝重剃發,式當如金錢,請脫帽驗之。’因盡去其帽,則皆略去鬢發,余頂結如故,惟一人如式,得放出,余悉系之于獄。”

  這條資料說明了剃發的標準,也就是所謂“金錢式”,全稱應該叫“金錢鼠尾”式。署名“海外散人”者所做《榕城紀聞》云:“剃發,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可見標準的剃法必須剃光周圍,不留死角,否則就是違式,也要殺頭。因為要經常保持頭頂的干凈無鬢發,必須“五天一打辮,十天一剃頭”,跟剃光看起來沒多大差別,所以明朝人就認為女真人“剃發如僧”。有多難看,可以想見。怪不得剃發成了張春投降的瓶頸,怪不得明朝文人士子寧死不剃發。完全可以推測,如果沒有剃發的執著政策,清軍入主中原遇到的抵抗要小一大截。

  正因太難看,現在的清宮劇里的清朝人物才沒有按照“演什么像什么”的原則塑造人物,頂一個“金錢鼠尾”式小辮子,而是清一色打扮成只剃一半的陰陽頭。其實這是清代后期才出現的發式,那時頭發留的多了,辮子也粗了,所以天津才出現了把“神鞭”當武器的故事,清初的鼠尾肯定沒有那么大殺傷力。這里不妨設想一下康熙爺微服私訪、乾隆帝四處風流、紀曉嵐鐵齒銅牙之時頭上光溜溜的頂著一個老鼠尾巴一樣的東西,觀眾不笑抽才怪,大牌明星也未必愿意出鏡。說起皇帝,《清稗類鈔》還有一條很值得注意,其“三圣不剃發”云:“滿俗剃發,自世祖入關定鼎,漢人亦遵行之,有不從者,輒置重典。然熱河行宮所藏世祖、圣祖、世宗三代御容皆不剃發,誠可異矣。”

  《清稗類鈔》收羅廣泛而不注出處,這則資料也不知道何處得來,但是其內容似乎是可信的。從畫像上看,不僅順治、康熙、雍正,清代所有皇帝的畫像前額都是有頭發的。由于畫像大多戴著帽子,所以我們不清楚前額之外的情況怎么樣。這里不妨推測一下:清代皇帝尤其是入關以后的皇帝,隨著漢化逐漸深入,發式并不是標準的“金錢鼠尾”,很可能留的很多。畢竟民族習慣雖然有異,基本的審美觀大抵還是相同的。如此說來,清帝真的是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古話了。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永靖县| 榆中县| 昭苏县| 广灵县| 楚雄市| 伊金霍洛旗| 宕昌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广灵县| 富锦市| 通辽市| 隆尧县| 保定市| 东宁县| 诸城市| 合肥市| 景东| 新绛县| 文安县| 枣阳市| 吴江市| 武威市| 新巴尔虎左旗| 德化县| 衡东县| 天长市| 漳州市| 葫芦岛市| 夏津县| 周至县| 冀州市| 汾阳市| 库车县| 乳山市| 曲靖市| 雷波县| 札达县| 西平县| 蓬溪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