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讓孩子回到游戲童年
來源:新聞晨報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0-01-21 10:15:46
啦啦啦,寒假到!對于又忙了一學期的中小學生而言,除了過年串門、上各種補習班之外,你是不是也想在空余時間約上幾個好朋友,在家門口的弄堂里,小區中的綠地上,跑跑跳跳、玩玩游戲呢?是不是正在為不知道現實中的游戲發愁呢?晨報特此采訪了了楊浦小學教導主任吳燕蓓老師、學生家長沈曉東和陳義,并且多方收集了各種經典的游戲項目。
還等什么?快挑選自己喜歡的游戲,學好規則,叫上小伙伴,一起玩吧!
首選與小伙伴配合的多人游戲
■游戲1:吹蛙
游戲人數:三到四人游戲規則:首先根據人數折疊幾只紙青蛙,在較大的桌中央或地板上劃上幾個大小相等的圓圈(大小和青蛙相當),然后在離圓圈相同距離的地方,開始鼓起腮幫,用力吹青蛙,看誰能先把青蛙吹進圓圈里,就算是贏了,注意青蛙應完全在圓圈里,“伸頭伸腳”都不算獲勝。
推薦理由:游戲本身可以鍛煉肺活量,以及耐心,還可以練眼神。而且,如果手工不好,或者很久沒折紙的小朋友,也可以趁此機會溫習一下幼兒園里經常折的可愛小青蛙。如果有興致,還可以折出其他各種可愛的造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求助大人,又練手藝、又養眼,真是一舉兩得呢。
■游戲2:夾罐走小路
游戲人數:多人游戲規則:首先收集幾個空的易拉罐,然后劃定一條“起走線”,規定好終點位置。還可以在路線中間設置“障礙”,比如在路中間也放置一些易拉罐,或者小柱子等等,但注意避免摔倒時發生危險。然后小腿中間夾住易拉罐,誰能堅持罐子不掉最先到達終點,誰就是獲勝者。
推薦理由:游戲可以鍛煉體力,以及人體的協調性,特別是對于腳力的鍛煉,是絕對的“體力活”。同時,游戲還可以進行升級,如果“功力”夠好,可以在小腿中間多夾幾個易拉罐,增加游戲難度,也增加有趣的程度,但游戲中要注意安全性。當然,游戲結束后要記得將空易拉罐收集好,千萬別玩了游戲、破壞了環境。
■游戲3:合力運球
游戲人數:兩人一組、可多組游戲游戲規則:拿一張A4大小的紙,由兩個人雙手分別拿住紙張的兩端,然后將一個乒乓球放在紙上,一起往前走,可以規定最先走完某段距離的雙人組獲勝,也可以規定堅持走得最久的雙人組獲勝。
推薦理由:這個游戲可以用來鍛煉平衡性和合作性。但是有一定的“難度系數”,游戲前兩個人應該先商量出一套“穩定方案”,因為在這個游戲中,跑得快并不難,關鍵是又要快又不能讓乒乓球掉落。不過相比其他“單打獨斗”的游戲而言,這個需要雙人配合的游戲,對于鍛煉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很有幫助。
■游戲4:造房子
游戲人數:多人游戲規則:在比較平坦的長方形地面上畫上樓房(一般是四層),依次將小方磚踢入每層樓房,按照樓房格子的安排進行單腳或雙腳跳躍,回到起點為完成。小方磚必須踢入指定樓層才算有效,跳躍時單雙腳不得踩線,跳錯樓層必須重跳。勝負依據運動員完成建造各層樓的時間進行比較,用時少者列前;用時相當以重跳、重踢次數少者為勝。
推薦理由:在所有的游戲中,造房子應該算是“道具”用得最少的了。只要在路邊撿到小方磚或者石塊就可以開始玩了,當然,也可以自己做好小沙包。而且這個游戲不光考驗體力、還考腦力,小方磚或小沙包怎么扔、扔在哪里,都是有“講究”的。
■游戲5:跳橡皮筋
游戲人數:多人規則玩法:依從膝蓋、垂手、腰部、肩胛、頭頂再依次往還的次序分9級進行比賽。每隊三人,將橡皮筋拉開成等邊三角形,對手三人須在標志物處按同一節奏、統一規定動作進行比賽。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節奏、統一動作和換位即為失敗,停止比賽。最終按完成規定動作級數高者為勝。
推薦理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這大概是女孩子最喜歡的弄堂游戲了,外婆傳給了媽媽,媽媽又傳給了女兒,人多的時候可以由兩個“高手”帶領兩隊“人馬”比賽,找不到小伙伴的時也可以一根橡皮筋加兩個小板凳,也可以玩得有滋有味。
■游戲6:打彈子
游戲人數:多人游戲規則:一般來說,最簡單的玩法是“互彈法”。一人將彈子彈出,另一人用彈子擊發,擊中者贏對方一枚,未擊中,對方擊發。另一種玩法是在地上挖六個拳頭大小的坑,前五個坑間隔一米,最后一個坑間隔兩米,為“主坑”。從第一個坑外一米處開始彈球,球不入坑則輪換。同一球連進五坑再進“主坑”后成為“主球”,“主球”可射殺任意其他彈球,被彈中的球算作失敗。其他球可通過連續擊中“主球”3次成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彈球為贏。
推薦理由:女孩子的最愛是跳橡皮筋,男孩子的最愛則應該算是打彈子了。五顏六色的彈珠又彈又跳,還發生清脆的聲音,可算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同時,打彈子還可以鍛煉眼力和手指、手關節的靈活性。
【相關鏈接·弄堂老游戲】
■摜結子游戲:臺子1張,骨牌6只,結子1只。持6只骨牌擲向臺面,隨后將結子甩手拋向空中,接在手心,拋接之間將桌上6只骨牌相繼翻成白色(正面)、橫式、豎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為比賽終止。上拋結子需在10次內完成1式,超過10次的加次數10次后進入下式。結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臺面)判作二次拋結子。拋結子次數少者名次列前。
■扯鈴子游戲:在5平方米的場地內放1只鈴子,1副連繩的扯柃棒。運動員兩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設法將場內的鈴子在扯柃棒繩子上轉動起來,并變換各種動作,時間為3分鐘。鈴子轉動為比賽開始,記1分;3分鐘內鈴子連續轉動,不出現落地記5分;鈴子在繩上、棒上、空中、地上每變換一種動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獲勝。
■抽陀子游戲:一根棍子上綁一條牛皮筋,抽在地上轉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鐵的。可以規定誰抽陀子的時間最長。還可以比賽,2個陀螺對撞,誰的被撞停就輸了。
■套圈子游戲:在6米×2米的長方形場地內,從起套線1.8米處起放20個瓶子,間隔距離為縱向0.4米、橫向0.3米。準備直徑為11厘米的套圈10個。比賽時每人持10個圈,投10次。從起套線直線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為1、2、3、4、5分。未投中計0分。運動員腳踏或超過起套線為犯規,投中無效。根據運動員套中分值的總和計算,分數高者名次列前,如總成績相等,按單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頂核子游戲:在場地內畫直徑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個同心圓圈,每圈線寬3厘米。核子(橄欖核)2個,一個放在圓心,一個由運動員手持。運動員身體須直立,用兩手指持核子,頂中圈心核子。每名運動員可進行5次頂核子,如未頂中圈心核子為0分,如頂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計算得分。10厘米圈為1分、20厘米圈為3分、40厘米圈為5分、40厘米圈外為10分。頂核子時,頸部傾斜角度不得超過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頸部。根據運動員5輪得分總和計算成績,分數高者名次列前。
■滾輪子游戲:在一個20米×4米的長方形場地內,放置3根圓柱。準備滾圈和鐵鉤各一個。聽到出發信號后,從起點用鐵鉤鉤住輪子向前滾動,在滾動中繞每根圓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觸滾圈,如果輪子倒地,可在倒地處扶起重來,但需加時5秒。最終所用時間少者為勝,若成績相等,則按輪子倒地次數少者列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