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孩子偷偷拿錢怎么辦?
來源:石家莊日報 2009-12-18 09:14:57
■個案分析
學會引導孩子的欲望
我是一位二年級男孩的母親。兒子偷拿我的錢,而且不是第一次。那是在去年的一天,我發現錢包里的四十元零錢不見了,我直接問兒子:“你拿媽媽錢去買什么了?”他愣了一下,誠惶誠恐地說:“買了一盤游戲光盤,分了十元給小朋友了,買了點吃的,還剩了五元。”我努力使自己冷靜下來:“這是小偷的行為,你知道嗎?”
前些天我看見他在偷偷從我錢包拿錢。我沒有揍他,只罰他洗一星期的碗。他爸說我這樣也不對,這么輕易就放過他,以后有可能還會犯。我想知道,我到底做得對不對?
專家點撥:
如果孩子拿錢的數目不大,我覺得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孩子缺少正確的金錢觀念,利用這件事告訴孩子如何通過正確的途徑得到錢就可以了。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一般沒有管理金錢的能力,每周一兩塊錢的零花錢就可以了。如果他需要什么東西,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讓他說出愿望,并共同來討論哪些愿望是可以馬上實現的,哪些愿望需要等一等;蛘,哪些需要父母可以無條件滿足,哪些需要父母要跟他談條件。比如,孩子說他喜歡某個游戲軟件,需要幾十元錢,朋友都有,他也想擁有,父母可能會因為游戲影響學習而簡單地對孩子說“NO!”,這樣做會使孩子通過正常途徑滿足自己的努力落空,甚至心理受挫。
孩子偷拿父母的錢,內心也會承受很大的道德沖突,若不是因為想得到什么東西的欲望很強,一般也不會輕易涉險。從根源上看,常常目睹父母大手大腳花錢的孩子,對金錢的欲望會大一些,因為他知道花錢可以買來快樂。節儉的家庭,孩子更知道錢的重要性,也輕易不敢亂花錢。從方法上看,父母隨意放置錢會讓孩子時時刻刻面臨內心的沖動,可能會養成孩子亂拿錢的行為。
偷拿家里的錢是每個孩子都會犯的錯,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減低這件事的重要性,不要說那些無限上綱的話,更不要提“偷”這個字。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心理都很脆弱,會以為自己不是好人,形成創傷體驗。現在的獨生子女,普遍都以為家里的就是自己的。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幫助他學習對錢的管理。
建議今后每周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說出自己有什么購買愿望,討論哪些愿望可以很快得到滿足,哪些愿望需要等待,哪些愿望必須具有孩子改變自己的先決條件(當然是讓他稍作努力就能達到的)。這樣,孩子就可以通過正當方式擁有自己的物質愿望,也會懶得再去冒偷拿的風險。
■專家指導
尊重孩子,正確引導
對孩子拿家里錢的行為,輕易不要用“偷”這個字,在心理上對孩子壓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長發現問題后,不要怒不可遏,連打帶罵,而應盡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來,坐下來認真交談。讓孩子談是怎么樣想的,花錢買了什么東西,怎么處理的。根據實情,給孩子重點分析兩方面問題:一是是非問題。聯系實際,給孩子講清如何對待錢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小的毛病發展下去,會鑄成大錯。二是想花錢應該怎么辦。告訴孩子,想買什么跟家長說,家長給錢或不給錢是經過思考的,要錢就給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如果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應該向孩子做自我檢討,讓孩子服氣。
其次,家長做好理財榜樣。有的孩子偷拿家里的錢,是發現家長對自己的錢沒有清楚概念,以為自己拿了家長也不知道,讓孩子鉆了空子。其實,家長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較詳細的記錄。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另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自家的經濟情況,培養合理用錢意識。還有,應該給孩子適度的零花錢。給零花錢多少要從實際出發,看家庭經濟條件和孩子實際需要,而且要指導孩子怎樣花錢。
最后,改變孩子拿家里錢的行為,出發點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而且切不要當著外人的面來處理這件事,更不要把孩子曾經偷拿錢的事情掛在嘴邊,時不時“揭孩子的短”,隨意懲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發言
隔閡漸生
我們夫婦工作忙,兒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去年8月的一個下午,6歲的兒子偷偷地從叔叔的工資袋里抽走了200元,請他的小朋友們大吃了一餐。兒子還說那些小朋友是他的“兄弟”,稱自己是“老大”。
下班后,兒子的叔叔將情況告訴了我。平日里,我的方針是“只動口、不動手”。兒子曾經一塊錢兩塊錢地偷拿,我從沒有打過他,也跟他講過道理,調教多次,但無法奏效。那一次,我忍不住“破了戒”,提起皮帶狠狠地抽了兒子一頓,打得他滾地求饒。我是擔心他養成了惡習,那可怎么改呀?
后來,雖然兒子再也沒有偷錢的惡習,但是兒子見了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如今,每每面對這樣的情形,我深感自責,后悔不已。
孩子改了
兒子5歲時偷我的錢,被我發現。我像打游擊一樣把錢包不停地轉移,然而總會被他找到,實在讓我大傷腦筋。有一次,我隱約感覺少了10元錢,就一口咬定是他偷了,并狠罵了他一頓。兒子矢口否認,委屈得一邊掉淚一邊極力申辯:“我沒有拿!”后來證實,是我自己記錯了。于是我摟著他:“這次你確實沒拿錢,是媽媽冤枉你了,媽媽誠心向你道歉,好嗎?”他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不過,你想一想,我為什么感覺一少了錢就會認為是你拿的,而不認為別人拿的呢?”兒子老實地答道:“因為我以前拿過你好幾次錢。”
我趁機講了《狼來了》的故事。兒子懂得了信任的重要性。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拿過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