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18:26:01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四年級 教案
在現在的語文教材中,對修辭格,或專稱其為“修辭手法”,或既稱其為“修辭手法”又稱其為“修辭方法”,而一般不專稱其為“修辭方法”。
以“修辭手法”或“修辭方法” 指稱修辭格(簡稱辭格),在字面上沒問題,但在修辭學上,二者一般各有所指,而不混用。
一、關于“修辭手法”
在中國首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先生,其語言學專著《修辭學發凡》是中國現代修辭學的開山之作。在該書“第三篇 修辭的兩大分野”中,他提出修辭手法有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兩大分野之說:
……因此修辭的手法, 也可以分做兩大分野。第一, 注重在消極方面, 使當時想要表達的表達得極明白, 沒有絲毫的模糊,也沒有絲毫的歧解。這種修辭是抽象的、概念的。……其適用是廣涉語辭的全部, 是一種普遍使用的修辭法。假如普遍使用的, 便可以稱為基本的, 那它便是一種基本的修辭法。
第二, 注意在積極的方面, 要它有力, 要它動人。同一切藝術的手法相仿,不止用心在概念明白的地表達。大體是具體的、體驗的。
此說影響極大,以至后來的修辭學研究者專以“修辭手法” 指稱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辭海》還以此說為基礎,設立了修辭學的全部條目并作了相關的釋義。例如,其中有如下兩個條目:
【消極修辭】修辭兩大手法之一。以明確、通順、平勻、穩密為標準。科學、法令等解說文所用的方法屬之。
【積極修辭】修辭兩大手法之一。積極地隨情應景地運用各種表現手法,極盡語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說所寫呈現出具體形象、新鮮活潑的動人力量。如“瓜不離秧,囡不離娘,中國人民離不開共產黨”(上海民歌),就是用了積極修辭的手法。
二、關于“修辭方式”
對積極修辭的各種方式,除稱“修辭格(或辭格、辭式)”之外,多以“修辭方式”指稱。例如,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立有“修辭的技巧和修辭的方式”一節,以“修辭的方式”指稱修辭格;張志公先生主編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漢語》教材,則以“修辭上的表達方式” 指稱修辭格;張弓先生的《現代漢語修辭學》,與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同為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奠基之作,因而有“南陳(陳望道)北張(張弓)”之說,張先生即以“現代漢語修辭方式的類別”立章來分析各種修辭格,明確地以“修辭方式” 指稱修辭格;黎錦熙先生也專以“修辭方式” 指稱修辭格。例如:
修辭方式(又叫修辭格)……依我們看,它是修辭范圍的主要形式,它好像語法方面詞法的詞類,句法的單句、復句結構等一樣。語法學必須以詞類和句法結構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修辭方式自然也應該算作修辭科學研究的一個主要對象。
目前修辭學界,有些人認為修辭學就只限于研究修辭方式,以為把修辭方式作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就算是完成了修辭學的任務,盡了修辭學的能事。這種看法不免狹隘。修辭學的對象有許多方面,而修辭方式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重要方面)。
另一些人恰恰相反,是否定修辭方式的重要性,甚至根本反對研究修辭方式,這是不正確的。無論怎樣,修辭方式卻是修辭范疇特有的現象,修辭學假如忽略或舍掉了這部分內容,就是疏忽了或放棄了這門科學研究的重要責任的一個方面,可以說是曠職。 (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第 24 頁)
那么修辭學本身要獨立說明的是什么? 毫無疑問,就是各色各樣的修辭方式了。(黎錦熙《〈現代漢語修辭學〉序》,見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
三、關于“修辭方法”
“修辭方法”統指積極修辭與消極修辭的各種方法,但一般偏重指前者。例如:
修辭學語言學的一門學科。……揭示修辭現象的條理、修辭觀念的系統,指導人們運用和創造各種修辭方法表現所要傳達的內容。(《辭海》“修辭學”條)
……修辭學上各種辭格,都是積極修辭的方法。(《辭海》“積極修辭”條)
二、關于修辭方法的論述
(一)古人論修辭方法
(二)魯迅、郭沫若、葉圣陶等論修辭方法
(摘自張志公主編《現代漢語》的《漢語修辭資料摘編》目錄)
四、應當怎樣指稱修辭格
在語文教材(主要是初中、高中語文教材)應當怎樣指稱修辭格?我們可以從下兩個方面考慮。
一是以遵守修辭學的習慣用法為宜。“修辭手法” 一般專指修辭的兩大手法,即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因此不宜以“修辭手法” 指稱修辭格;修辭方式,一般專指修辭格,但在教材中從未使用;徑直用“辭格”或“修辭格”,既明白又省事,可以免于饒舌,但因其術語味兒竟然令人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只落得用“修辭方法”了。
二是用語須統一。在現在的語文教材中,往往既稱修辭格為“修辭手法”,又稱其為“修辭方法”, 頗顯隨意,這有違于教材用語的嚴謹性。指稱修辭格,不論是用“修辭方法”,還是用“修辭手法”,應選擇其中之一。其實,即使用“修辭手法”指稱修辭格也無大礙。例如,張弓先生就這樣說:
修辭方式(又叫修辭格)是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根據民族的內部發展規律創造的具體修辭手法……(《現代漢語修辭學》,第 24 頁)
但是須注意,指稱修辭格,用語應當統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