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20:30:52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一、教學環節顯樸實
課前于老師跟同學聊天:我姓“于”,干勾“于”。名字簡單人也很簡單,今天給大家上兩節課,如果感覺累就可以出去休息……“能看到嗎?”是于老師板書課題和生字時常用的問話。于老師將身子蹲下,將手舉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即使這樣他還是不放心,還要問“能看得到嗎?” ……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語句,感染著所有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一開始就給學生營造了寬松、愉悅、樸實的課堂氛圍。
二、課堂處處顯真實
研討課,觀摩課我們常常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學生讀課文能橫流倒背,不出現掉字,漏字和錯字現象,更有甚者第一次讀書對課文中標點符號的停頓都把握的得十分到位。對老師的提問是對答如流,個個都表現得超常聰明。而這樣的課堂往往給人感覺是一節經過雕飾的課,失去了課堂的本來面目。在于老師的課堂上我卻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課堂上的真實。課堂上仍有學生讀錯字,句子讀不通順和不注意標點停頓的現象,而于老師是反復糾正指導,讓我看到了第一課時“零起點”的真實課堂。
三、細節之處顯扎實
細節是教學過程中富有教學價值的環節和情節,教師細小的教學語言、環節。課文的詞句,訓練點等細節是很微妙的。成功的課堂往往是由多個精彩的細節巧妙組合起來的,于老師在上課時就注重了一個又一個細節的處理。如學生讀書時節奏不準,語氣不好,感情沒讀出時,于老師對學生說:“請你停下來。”并及時給以具體的指導。如讀到句號的地方,要停一會,提醒學生沒有停頓就沒有思考和想像。再如“轉身下床都很吃力”這句話學生把“都”讀重了,不仔細揣摩是發現不了的,而于老師沒有放過這一細節,及時糾正,用一個頓號引導學生“都”在這句話中不能讀重音,然后自己范讀讓學生跟讀,三遍五遍的重復直到學生讀對,讀好再讓學生往下讀。于老師還教學生學習前輩的讀書方法:用兩只眼睛看書,一只眼看紙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看著文字的背后。如此細微的朗讀技巧指導都顯示出了于老師課堂的扎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