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20:28:30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科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荒無人煙、忍饑挨餓、疲憊、口吻、遞給、香港、硬邦邦”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讀出相應的語氣,了解人物的內心。
3、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
課文主要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學習課文時一定要抓住這一特點,細心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洗不喜歡聽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呢?
生:喜歡。
師:那么,把你收集到的有關紅軍長征的資料給大家講一講聽聽,好不好?
學生談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
師:大家談得可真好,可見大家在刻下用了不少功夫。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有關長征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
大屏幕出示有關課件,學生欣賞。
師:這是紅軍長征的真實場面,那么,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感人的故事,我們來學習第13課。
板書課題:13倔強的小紅軍。學生齊讀課題。
師:課題里面有一個多音字,那個呢?它有哪些讀音?倔強是什么意思?
學生思考并回答。
通過課題,你知道科文寫了小紅軍的什么性格呀?
生:倔強。
師:(過渡)那么小紅軍的倔強表現在哪兒呢?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檢查朗讀情況:
(1)檢查詞語認讀。(指名讀。齊讀。)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課文。)
(3)通過朗讀你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陳賡、小紅軍。
過渡:是呀,陳賡要幫助小紅軍,那么,陳賡自己處在什么狀況下呢?繼續學習課文。
三細細感悟課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陳賡當時在什么狀況下行軍的?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結合重點詞語談體會。(又冷、又累、又餓,行軍十分艱難)
3、那么,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這種感受嗎?指名學生感情。老師及時指正。
4、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來到了荒涼的大草原,仿佛看得了陳賡疲倦的身影。那么,此時的小紅軍又處在什么狀況下呢?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燈片。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從對小紅軍的這段外貌描寫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2、讀完后同座互相交流自己的體會。
3、指名學生談自己的體會(黃黃的小臉,說明小紅軍非常饑餓。兩只腳穿這破草鞋,凍得又情又紅,說明他非常冷。當時生活條件的艱苦,自然條件的惡劣。)
4、學生自由練讀這一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5、指名學生感情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過渡:由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陳賡十分疲憊,需要幫助,小紅軍由冷又餓,也非常需要幫助。可是它們之間卻發生令人想不到的一幕。繼續學習課文。
(三)學習三到十自然段。
1、學生默讀3到10自然段。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用——畫出描寫小紅軍倔強的句子,用~~劃出描寫陳賡怎樣幫助小紅軍的句子。思考:陳賡與小紅軍之間有幾次對話?(四次)
2、讀完后,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出小紅軍的倔強?具體談談你是怎末體會出來的?
3、出示第一次對話的幻燈。學習第一次對話的內容。
(1)指名學生讀第一次對話。
(2)指名學生談談你是通過那些詞句體會出小紅軍倔強的?(引導學生抓住“滿不在乎、擺出、微微一笑、體力強“等次談體會。)教師相機板書:體力強。
(3)指名學生讀出小紅軍的倔強。
4、第二次對話的幻燈片。學習第二次對話的內容。
(1)這一次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出小紅軍倔強的呢?找學生談從哪些地方,怎樣地方體會出小紅軍倔強的?(引導學生抓住“同馬比賽、把腰一挺、做姿勢”等詞談體會。)板書:比賽。
(2)那么誰能用朗讀表達出自己的這種感受呢?指名感情朗讀。
5、出示第三次對話的幻燈片。學習第三次對話的內容。
(1)這次小紅軍又是怎樣拒絕陳賡的呢?指名就第三次對話的內容談小紅軍的倔強。板書:等同伴。
(2)找學生用朗讀表達出小紅軍的倔強。
6、出示第四次對話的幻燈片。學習第四次對話的內容出示。
(1)引導學生就第四次對話談一談又是怎樣體會出小紅軍的倔強的。(抓住“一拉、輕輕拍”等詞談)
(2)指名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7、從四次對話中除了體會出小紅軍的倔強,你還體會出什么?(陳賡關心小紅軍)
8、大家談得非常棒,不知道讀得怎么樣?那些同學能把四次對法有感情的全部讀出來呢?
(1)三人小組分角色自由練讀四次對話。
(2)找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四次對話。
9、讀到這兒,你覺得小紅軍是怎樣的人呢?(倔強、董事)是呀,小紅軍是個么懂事、多么倔強的孩子啊。可是他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