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20:07:3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教材簡析】
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自己最愛桂花,因為桂花香氣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第五至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我愛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點題,使全文充盈著桂花的香味和濃濃的鄉情。
【教學目標】
1、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中感悟,體會作者愛花之心、搖花之樂,思鄉之情。
3、隨文入境,想象桂花雨飄落時情景,練習寫作。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2、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設境入文
(課前播放抒情音樂,渲染教學氣氛,課件出示作家琦君晚年潛心寫作的相片和文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
1、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著作家琦君,走進她的---《桂花雨》
2、學生朗讀課題
【設計意圖】“情隨境生,言由情出”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個情字,創設語文情境,播放音樂是一種有效手段,面對如此一篇濃濃脈脈的美文,我們選擇了音樂與語文的相通之處,以一曲舒緩的音樂奠定了文本學習的基調,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實現了調動學生的聽覺、想象等非智力因素,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一組桂花圖片,師引讀課文第一小節第二、三句:看,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中找細花。
2、可就是這并不起眼的桂花卻讓琦君最為喜歡,那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
3、學生交流,師小結:
板書:香
樂
【設計意圖】系統論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要著眼于整體,要求局部服從整體,同時要考慮和照顧局部,承認局部的相對獨立性及其獨特的作用。在文本學習中,桂花的香和搖花的樂滲透在語言文字的字里行間,若割裂開來,學生所得不免局限和破碎。從整篇課文出發,引導學生以全局的眼光關注文本,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整體性思維來思考教學問題,以整體漸進的方式推進教學,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方式。
三、花香四溢
1、細細讀讀全文,找找作者描寫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說說自己的體會。
2、組織交流,重點理解以下兩句話:
◇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抓住詞語“迷人”,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花香。)
◇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抓住詞語“香飄十里、至少、沒有不、浸”感受花香濃郁;著重理解“浸”字怎樣才是“浸”,一個“浸”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文中關于花香的描寫語言豐富,如顆顆珍珠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間。若對這些語句一一進行分析、講解、感悟,教學的重點就無法突出,教學難點也就無法突破了。精讀指導,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只有抓住重點內容進行精心指導,學生方能真正走進文本,理解、感悟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因此,此處的教學我們緊緊抓住兩個重點句、四個中心詞、一個關鍵字引導學生品悟,集中力量,突破重點。
四、樂在其中
作者的“樂”
1、桂花的香味讓作者久久沉醉,但搖花更給她帶來了無窮樂趣。默讀課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畫出具體寫我“搖花樂”的句子。
2、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我可樂了”,聯系前面的內容,說說我知道可以搖桂花后,為什么這么樂?(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老盼著能搖桂花,現在好不容易母親同意了。)
4、誰也來纏著問問母親?(指名朗讀)
5、終于可以搖桂花了,這下我可樂了,樂在哪呢?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哪兒體會到了作者的快樂?(特別起勁:幫著鋪、幫著抱、使勁搖;高興地喊起來了)
6、誰來高興地喊一喊?
7、作者通過動作、語言的描寫,使我們身臨其境,與作者一同感受著搖花的無窮樂趣。讓我們讀好這些動作、語言,讀出自己的快樂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8、香甜的桂花從樹上飄落,如春雨輕輕灑落,讓我們閉上眼睛隨著作者一同再去觀賞一下那香氣四溢的桂花雨,去感受作者搖桂花帶來的無窮樂趣。
(師配樂范讀)
9、看到了吧!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師仿看到了那點點桂花雨如同調皮、可愛的孩子撲入我的懷抱,親吻我的臉。那你看到了什么?它們像什么?怎么紛紛落下的呢?
(隨文練筆——交流)
父母的“樂”
1、孩子喜愛桂花,樂于在樹下搖落它們,那父母是否也和他們一般喜愛桂花,樂在其中呢?從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句子,體會體會。
2、組織交流:
1)母親:怕臺風打落了桂花,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珍視桂花,洗凈雙手后才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快樂地忙碌,與全家一起揀桂花、曬桂花、收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餅,體驗著收獲的快樂。看來,家鄉的桂花已成了母親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
2)父親:詩興大發,即時口占一絕,出示:
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
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樂”:樂在桂花的香,樂在桂花的豐收,樂在“搖花樂”,樂在濃濃之親情。)
全村的“樂”
1、出示語句: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在理解“沉浸”時,聯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中的“浸”,引導學生感悟:這里的“沉浸”不僅是指桂花的濃郁的香氣,更是桂花給全村人帶來的幸福的感受。全村人不僅沉浸在桂花香里,更是沉浸在幸福的生活里。)
【設計意圖】“樂”字是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深入研讀文本,我們發現,這種“樂”是孩童無憂無慮的“搖花樂”,是大人們平凡生活的“賞花樂”,更是全村人沉浸在幸福安康的日子里的“嘗花樂”,這種樂不是單獨存在的,是和諧相處,水乳交融的。以“整體教學”的眼光關注文本,它們彼此依存,相互勾連。適時的課堂練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課堂教學走向真正的“有效性”。
四、思鄉情濃
1、于是,成年后的作者從外地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
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2、指名讀。
3、同是桂花,難道真是家鄉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嗎?你知道母親為什么這么說嗎?
(母親愛自己的家鄉,所以特別愛家鄉的桂花。)
4、怪不得,當我把從外地帶回的桂花給母親時,她會深情地說:
(點擊出現: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齊讀)
怪不得,當我每每憶起家鄉的桂花,她會動情地說:
(點擊出現: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齊讀)
怪不得,即使時光流逝,母親想起家鄉院子的桂花,她還會動情地說:
(點擊出現: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齊讀)
5、這濃濃的思鄉情喲,時時刻刻在我與母親的心頭縈繞,讀:
(點擊出現: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齊讀)
板書:思鄉情
6、再香不如家鄉桂,再濃不如家鄉情,鄉情難忘,童年難忘。長大后的琦君因為種種原因孤身一人離開了家鄉浙江,來到了臺灣。盼望回家,渴望團聚的他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我總是不能忘卻舊事,我一輩子最愛寫的就是故鄉,親人,朋友,花草樹木。這魂牽夢縈的故土,這難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來,藏在記憶的花園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開不敗的花。當我們想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溫馨,那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麗的人生。”(師讀幻燈出示)
7、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的追憶,對故鄉的思念,對美好的人生的感慨0
8、總結:當我們長大以后,也許會因為種種原因遠離家鄉,在外學習工作;也許會遠離國土,在異國漂泊。但我相信,你們會與琦君一樣,把家鄉、祖國深深地藏在心里。在回憶中品味我們的美麗人生!
【設計意圖】無論是傳統的語文教學還是現代語文教學中,朗讀都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教學手段。有感情地誦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能更容易地體會作者的感情而受其熏陶,這樣就能達到語文教學語感、樂感、情感、美感的和諧統一。此環節中對重點句“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四處誦讀,把學生的情感引向高潮,引起強烈共鳴。
五、閱讀引航
介紹琦君的部分作品,并呈現內容提要,讓學生到博客網站選擇喜歡的一本閱讀,并把讀后的感受寫下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