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0 20:21:11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下山、非常、高興、桃樹、西瓜、可愛、樹林、只好、回家”等詞語。認識“掰、扛、扔、摘、捧、抱、蹦”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像小猴子那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好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的。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小猴子下山》是一篇饒有情趣、發(fā)人深省的課文。這篇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四幅插圖,主要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看見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手里的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結(jié)果什么也沒有得到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做事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專一,否則一無所獲。
2.識字教學。
在本課8個生字要注意讀準:“非(fēi)、著(zhe)、瓜(guā)、圓(yuán)”等字的音。在第一段中“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中的“得”要讀得又輕又短。“扛著往前走”的“著”也要讀得又輕又短。
識記生字字形時,要結(jié)合生字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姆绞接洃涀中巍O旅娼榻B幾種記憶字形的方法:(1)兒歌記憶;“非”:兩根旗桿六面旗,中間拉開小距離。“著”:歪尾巴羊,不象樣,眼睛長在尾巴上。“棵”一個果,落樹旁,只能看,不能嘗。“瓜”一蔓生三叉,當中結(jié)個歪把子瓜。“回”外邊一張口,里邊一張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2)舊字帶新字方法記憶:“可”,用學過的“河”來記,去掉三點水,就是可。(3)用形聲字記“圓”字,大口框表形,“員”表音。(4)用動作法記憶“看”字,在陽光當頭照的時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邊,再用眼睛往遠處看,這樣的動作來記憶“看”字。
在書寫生字時,注意“著”字的第六筆是長撇,第三筆是“橫”,不要與“看”字混,“看”字的第一筆是“撇”,注意把這兩個字寫正確。“瓜”字的筆順是撇、撇、豎提、點、捺,左邊的“撇”和右邊的“捺”要寫得長短一樣,要對稱;中間的“厶”要寫在田格里的豎中線左邊一點就可以了。“棵”字右邊“果”字的筆順是曰旦 果。“圓、回”都是全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觀察大口框的寫法不太一樣,兩個字筆順最后一筆都是橫,筆順規(guī)則是:先外后內(nèi)再封口。“非”字的筆順要注意先左后右的筆順,右邊的三個橫要與左邊的三橫高低一樣、長短一樣。“可”字的筆順是一 可。小“口”寫在左上格的右下邊就行了。
3.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nèi)容。
本課書共有5個自然段、四幅插圖。四幅插圖分別與課文中的二、三、四段相對應。
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講小猴子下山以后到了玉米地里,第二句話講小猴子到玉米地后做了什么。同學們邊讀書邊看第二幅圖中的玉米,確實很大,讓學生想象小猴子那種特別高興的心情。
第二、三、四段都是2句話,敘述的形式相似,除了地點變了以外,都是扔下手里的東西去拿另一種東西。仔細觀察三幅圖中的小猴子的動作和神情。
第五段與前幾段有所不同。從圖上可以看出小猴子當時十分掃興,只好空著手回家去。讀到這兒,想想為什么呢?原來是小猴子下山?jīng)]有明確的目的,做事不太專一,看見什么喜歡什么,最后一無所獲。
教法建議
一、以圖導言激趣。
二、以圖憑借,讀中感悟。采取“教扶放”的方式進行。
三、進入情境,讀說結(jié)合。
教學設(shè)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8個生字的音。認識“掰、扛、扔、摘、捧、抱、蹦”7個字。
2.看懂圖意,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點:
1.讀準本課的生字及詞語。
2.讀通課文,對照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一、以圖導言激趣: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貼上一只小猴子圖片。教師提問:請大家看圖上的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13.小猴子下山。教師接著說:“一天小猴子下山找東西吃,在路上它都經(jīng)過了什么地方,它看見許多好吃的東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漢語拼音,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2.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和標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
3.自己把標出的生字和會認的字,多讀幾遍。
4.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5.抽讀生字單片,采取領(lǐng)讀、指名讀、開火車等多種形式鞏固字音。
6.做識字游戲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三、圖文對照,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2.再請同學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讀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圖,請同學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4.根據(jù)插圖內(nèi)容找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對應的自然段。
5.讓學生結(jié)合題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圖按順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結(jié)果是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結(jié)合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課文中體會到像小猴子那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2.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知道小猴子為什么空著手回家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到像小猴子那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電腦出示小猴子下山圖:自己畫出)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小猴子下山都來到哪些地方呢?
學生邊說教師邊出示演示文稿圖。
點擊鼠標:(1)玉米地圖
點擊鼠標:(2)桃樹底下
點擊鼠標:(3)瓜地里
點擊鼠標:(4)樹林圖(有小兔子)
點擊鼠標:(5)電腦出示上述四幅圖。
提問: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小猴子下山都來到了哪些地方?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讀讀課文,請同學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3.根據(jù)學生理解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推導出:
電腦出示:①小猴子來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見了什么?
③它是怎樣做的?
4.電腦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見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教師引讀,以問促讀。
5.結(jié)合插圖,理解“又大又多”這一詞語。
“又大又多”從圖上看不僅僅玉米的個頭大,而且這樣大的玉米到處都是。
6.師: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非常高興”就是(生:特別高興)你們能不能帶著這種特別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7.結(jié)合插圖理解“掰”、“扛”表示動作的詞語。①可讓學生帶頭飾用動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學當評選說說他們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還不夠。②讓學生說說小猴子為什么有“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學:(電腦出示思考題)
(1)自己輕聲讀第二自然段,標出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見___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3)結(jié)合插圖理解:“又大又紅、扔、摘”這幾個詞,可結(jié)合動作表演理解“扔、摘”兩個詞的意思。
(4)正確、流利、有語氣朗讀這一段。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