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9 23:22:45
一、教材分析
統計的初步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比較普遍,統計思想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思想。其實在四年級小學生的思維中,統計的初步知識早就有所涉及,如學校里的循環紅旗表,教室里的黑板報中,日常生活中的價目表以及車站、碼頭的時間表等等。本單元只介紹簡單的數據采集整理,簡單的統計表和求平均數的簡單方法,為今后學習較復雜的統計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
在教學時,我們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發,首先介紹統計在社會生產生活、學校學習當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時學生在以前對統計圖或統計表的認識可以說是熟視無睹,因此,我們應當把現實生產、生活和學習中的素材制成醒目和光彩的圖、片(也可以是幻燈、多媒體),滲透“移多補少”的平均數思想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處理,會看、會填寫比較簡單的統計表或統計圖。
2.初步理解求平均數的含義,會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求出簡單的平均數。
3.能初步了解數與表格、數與圖形的相對應的關系,理解數據與表格、圖形相結合的優越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本單元的重點是數據的合理整理。
教學難點:求平均數思想的滲透。
(1)簡單數據整理和簡單統計表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72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觀察和討論,學生會整理簡單的數據。
2.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并會填寫。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數據在工農業生產及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練一練”中獨立數數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準備:
投影片、學習用品(多種)、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場景,進入角色
1.先看我們學校的男、女生人數及全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投影出示)
年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男生
38
57
62
78
89
75
女生
33
43
68
71
90
63
合計
71
100
130
149
179
138
2.動手計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學生總數,算出后填人表內。
3.進行小組比賽,算出全校的學生總人數。
(每個小組以2人為代表,到黑板上寫出總人數。不事先指定,由學生自發上來書寫答案,快而對者為優勝者)。
(二)自學例1,指名解釋
1.仔細觀察畫面的意圖并設問:
(1)畫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
(2)為什么要用“正”字來記數?
(3)“正”字的數據轉換用的乘法口訣是哪幾句?
2.依照要求,填人數據。
(1)看仔細,填正確,把數字填上去以前應當先再次看一遍數據是否正確。
(2)先請中等學生說出最多、最少的車屬哪類車。
(3)平均每分鐘開過多少輛?
(三)設計活動,選出隊長
1.教師布置去林場幫助植樹,分男、女生兩個隊;要選出男生和女生中各2名隊長。(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在教室里當場投票)
男生面向黑板(講臺)由一名培訓過的學生唱票。
女生背朝黑板(講臺)由一名培訓過的學生唱票。
其余同學都作記錄。
2.選出的學生向全班同學表示決心,其余同學拍手表示祝賀。并且教師在最后予以小結。類似這樣的選法,要求每位學生都能掌握。
(四)課內練習,獨立完成
1.做第73頁“練一練”中的第一題。
(1)先明事,再理數。
試問有幾種學習用品?
(2)先檢查,再填數。
2.補充本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表。
(以小小組為宜)
3.完成課本第73頁的第2題作業。
(五)回顧,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實際上是從生活中引人的好方法,必須掌握。
(六)作業:《作業本》第60頁[五十七]。
(2)平均數的含義和求平均數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74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例2的學習,能初步理解“移多補少”或“剪長補短”的簡單的教學思想方法,了解平均數的實際含義。
2.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明確求平均數的方法實質是各數量的和÷數量=平均數。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求平均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準備
拔河比賽的繩子、秤(稱人體重量用的)、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開展活動,導出問題
1.全班同學都到操場上舉行拔河比賽。
(1)注意挑選一、二組6人、三、四組6人。
(2)教師挑選一、二組氣力,個子最小的6人,挑選三、四組氣力,個子最大的6人。
(3)結果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交鋒勝負不明,持續時間長;第二次交鋒時間短,不比亦知勝負。
(4)宣布比賽規則。(6個人的總體重要相同)(兩個隊的總重量不變)(相同重6人或輕重搭配)
(5)自報體重,驗證體重。
一、二組先挑選6人,稱好體重的總重量,然后算出平均數,由三、四組的平均體重較接近的6位同學參加比賽。
2.設問:為什么要求兩個參賽隊的體重相等?
(讀比賽有關規則)
(二)自學自問,感知“平衡”
1.自學課本第73頁中的準備題。
(1)是否只有搬動的惟一辦法,即總共有多少,堆成了3堆,每堆有幾塊?
(2)可以機械地數出一共有多少塊。
(3)可以把三堆加起來,求共有多少塊。
(4)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塊?
2.先算例2,再看結果。
由投影出示例2,每位同學自己獨立計算。
例2:(1)體育鍛煉小組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6厘米,152厘米,149厘米,147厘米,151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2)校對答案:予以評價。
(每一個組派一名學生介紹計算過程)
(3)自學課本例2,自我校對,自我評價。
(三)練習“試一試”,開展“比一比”
1.出示課本第74頁中的“試一試”:
第一中隊的少先隊員撿麥穗。各小隊撿麥穗的重量是:第一小隊845克,第二小隊913克,第三小隊1014克。平均每個小隊撿麥穗多少克?
(分四組進行比賽。分兩步:第一列式,第二計算)
2.比一比。
(1)先敘述列式。
(2)再進行計算。
(3)評出優勝組。
(四)“練一練”第75頁第1、2兩題(要求課堂完成)
(五)課堂小結:平均數=各數量的和÷數量
(六)作業:《作業本》第61頁[五十八]。
(3)統計初步知識練習課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75頁,練習十七。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和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會看、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學生能感知統計的實際應用極為廣泛。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實際求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形成模塊
1.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設問后請全班同學回答)
2.審視第75頁第1一6題,它們的共同之處在哪里?
3.請每位同學把1一3題都列出算式來。
(二)小結方法,形成能力
1.競賽形式練習第4題。
2.計時計算第5題,并用投影片進行校對,要求正確、迅速。
3.對第4題和第5題進行比較,說出異同。
(三)分組活動,畫出表格
1.以每個小組事先預備的圖書為數據,按要求畫出統計圖。
2.分組抽樣校對,作出評價。
(四)集體討論,共同提高
1.出示第7題。(要求獨立作業)
2.巡視課堂中學有困難的學生。
3.集體討論,提出解題的最佳方法。
(五)課堂小結,選做思考題
(六)作業:《作業本》第62頁(五十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