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4 19:53:31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一年級 教案
我們西塘、干窯、范涇三所學校合作,就第八單元的教材作了認真的分析,對每一篇課文作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對備課的要點作了一次梳理。有的課文正好有老師在這次的課堂評比活動中上到的,有的課文,是特地先去上一遍的,有的課文是和大家一樣,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只不過是提前寫了一份教案而已,所以,僅供大家參考。
一、單元教材分析。
第八單元是以科學知識為專題編寫的。本組教學開始,就以諺語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并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然后,連續五篇課文,都是有關科學常識方面的內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車,新型橋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都能激發學生對探索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本組教學中,我們既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律,創造性地自主學習生字,又要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他們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欲望。
(一)《識字8》
1、教材簡介:
月初月亮彎彎,月中月亮圓圓(農歷);太陽東升西落,北斗能辨南北;蜻蜓低飛有雨,大雁北飛天暖;秋雨過后天寒,天冷人們穿棉。身邊處處有科學,這是本課給學生的啟迪。本課由五句諺語組成,不僅形象地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天文和氣候等方面的知識,還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諺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而質樸的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和積累諺語,豐富自己的知識。
本課雖為諺語,但韻文味道很濃,各句雖然意思獨立,但從韻腳來看全文一氣貫通,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韻律美。
2、設計理念:
(1)、變“教本”為“文本”。教科書僅僅是眾多文本之一,社會知識、生活經驗、師生交流、教師和學生本人也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從父母那里學、到同學那里學、到課外書中學,到大自然中學。
(2)、變“教學”為“學教”。即“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學后教”不僅是一種時間順序的調整,“以學定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兩者都表明了學生在新課程教學中的根本地位。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方法、各種途徑先去理解課文,當學生的“學”遇到阻礙時,教師再適時點撥、適時引導。
3、教學目標:
(1)、認識“初、眉”等10個生字。會寫“北、南”等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
(3)、有主動積累諺語的愿望。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發現的意識和愿望
4、教學重難點:識字和積累諺語
5、教學建議
(1)、 激趣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諺語,它不僅告訴我們很多知識,而且方便我們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現在我們就來學幾個。課題的引入很重要,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了的話,那課堂上的效率也會提高。
(2)、朗讀感悟
教學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如:①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②誰能說說大雁排著隊往南飛,說明天氣要怎么樣了?③請大家讀讀課文,看誰能從課文中找到寫太陽升起和大雁南飛的句子。接下來,教師可以范讀或領讀。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采用讀讀、想想、說說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感悟,理解課文。①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讀后給同桌說說自己讀懂的那句話是什么意思。②小組討論,全班交流。③請學生提出不懂之處,教師根據反饋情況相機指導。
詞語的理解。一些簡單的詞語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行理解,較難的詞語可作適當講解。如,娥眉月:娥眉,細而彎的眉毛。本課是指彎彎的月亮。朝:早上。北斗:即北斗星。畔:邊。
句子的理解,一些簡單的詞語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簡單了解其中的科學常識。如,月初的月兒彎彎,月中的月兒圓圓;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邊,落下的地方是西邊;北斗星在北邊,相反的是南邊。
指導朗讀時,不僅要指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讀出韻文的韻味,體會其韻律美。比如,朗讀時可以讓學生從每句韻文的最后一個字中找到韻母相同的字(圓、南、畔、前、暖、寒、棉),然后再讓學生讀讀課文,體會韻文的特點是押韻,就是這些韻母相同的字在起作用。
(二)《棉花姑娘》
1、課文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是益蟲,什么是害蟲,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這些益蟲分別吃什么害蟲等一些科學常識,文章將科學常識寓于生動形象的童話世界。語言以對話為主,生動有趣,相信學生一定喜歡,教學時應該充分把握童話的幻想本質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想方設法設計教學環節與學生一起進入童話情境,主動體驗童話世界,對作品進行豐富與補充,創造性地“重建”藝術形象。在識字上,本課識字量不大,而且“姑、娘、蚜”是形聲字,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學生字,寫字時,引導學生特別要注意“雨”字頭的變化,千萬防止寫成“雨”。在知識理解上,學生對蚜蟲等昆蟲缺少觀察和了解,因此,教師也應設計教學環節加以啟發引導。
2、教學內容:
(1)、在課文導入方面
①揭題導入:
(出示棉花圖)同學們,這是什么?(師板書課題)。對,它就是我們課文中的主人公!
棉花是一種植物,它有什么用處同學們知道嗎?(生答:棉衣、紡紗、織布……)對,棉花對我們的用處可大啦,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親切的叫她“棉花姑娘”。(指板書)從課題看,課文是講誰的什么事?(生答) 我們的好朋友棉花姑娘病了,這可怎么辦呢?下面我們就來看課文。
(在課文導入中教師注意到讓學生理解棉花的作用,知道她是人類的朋友,一開始就使學生產生對棉花的喜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朗讀感悟
①轉換角色,細讀課文。
A、“你最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自由地讀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教師在評價時,不應局限于課文中的答案,只要學生的現象合理,符合邏輯,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在朗讀中還要注意禮貌用語的朗讀。
B、找到喜歡的角色,劃出他們的對話,轉換角色有感情地讀一讀——讓學生轉換角色,融入童話世界,化“物”為我,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當學生在朗讀這些對話時,教師要利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你真是一只有禮貌的燕子;好漂亮的七星瓢蟲呀;啄木鳥,現在我知道你會捉樹干里的害蟲,謝謝你;青蛙,你會捉田里的害蟲,真了不起……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做一做頭飾,在課堂上戴起來讀課文。
C、討論什么是益鳥、什么是益蟲,以及它們是什么樣的,是怎么捉蟲的。討論時,教師應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點滴知識積累應給予高度評價,并適時地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到書中、大自然中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并可以在班中設立益蟲、益鳥角,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將認識事物同理解課文結合起來。
②共同表演,走進童話世界。
A、你想表演誰,怎樣表演,交流交流,演一演。
B、選拔小組在全班面前表演,并適度地評一評。
(3)、復述或創編故事。
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能捉樹干里的害蟲,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蟲,他們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來了,把這些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快樂地成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故事情節簡單,語言表達以對話為主,很適合學生復述,如果知道了更多的益鳥和益蟲,有能力的學生完全可以創編故事。
3、認字、寫字
(1)、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較少,教師完全可以放開,讓學生通過自學學會。首先,教師不布置認字要求,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遇到困難可以請教拼音、同桌、好朋友、老師,甚至自己猜一猜等。在保證適當的自學時間后,學生對照生字,在課文中圈一圈。一邊圈,一邊讀,一邊組詞,然后同桌找好朋友打亂生字順序,互相教一教,互相考一考,最后,生字全部認識的學生來到識字大王角(可以是黑板前,也可以是某一角落),再互相考一考,考對了,掛上教師牌(在卡片上寫上教師兩字,別在胸前,也可以寫上識字大王或其他),走到需要幫助的同學那兒當小老師。
(2)、全班交流識字經驗,并賽一賽。首先讓學生談一談對這課生字的印象,如音難、形難的,交流巧妙的認字方法,然后全班賽讀。
(3)、本課要求寫的字有6個,其中4個上下結構,2個左右結構。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組字,找一找特點:“星、只”上小下大,“需、常”上大下小,“請”左窄右寬,“就”左右大致相等。其次,需要注意“雪”中“雨”字頭的書寫變化。
識字和寫字雖然較為枯燥,學生容易馬虎了事,但是識字、寫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要想方設法,比如,相信學生,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學習,不管他的方法有多幼稚,只要達到目的,就要鼓勵、贊賞。又比如,抓住學生好勝心,競爭心、進取心,采用各種賽讀、爭當小老師的方式,提高識字效率。
(三)、《地球爺爺的手》
1、教材簡介
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小事情,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知道地心引力的科學常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