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從法國數學中尋找鏡鑒
來源:網絡 2009-09-03 11:19:21

“他是一位數學家和文學家,寫過很多與數學有關的著作——《難以企及的人物:數學天空的群星閃耀》、《數字與玫瑰》、《數學與人類文明》,也寫過很多數學隨筆﹔他又是一位詩人,寫過不少動人的詩歌,作品被譯成20多種語言﹔他還喜歡旅游和攝影,他的足跡到哪兒,哪兒的自然美景和民俗風情就進入他的鏡頭,去年4月在深圳開過攝影個展‘蔡天新的世界’。”
在近日一個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中,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躍飛,以這樣一個吊人胃口的開場白介紹了當天的演講者——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蔡天新。
在當天的演講中,蔡天新在《從笛卡爾到龐加萊——法國數學的人文主義傳統》的題目下,帶大家領略了法國數學界的魅力。
浪漫的法國涌現了多位數學家
巴黎市區有20個區,其劃分呈現阿基米德螺線狀,并且不規則﹔巴黎的街道都是發散型的,北京的五道口有五條線就已經很難得了﹔巴黎的建筑也多為六角、八角,巴黎有100多個街道、廣場還有大學也以數學家命名,“這些都體現了巴黎人的數學素養”。
在德國數學家高斯的一部傳記中,作者引用了下面這段話:有一個異鄉人在巴黎問當地人:“為什麼貴國歷史上出現了那麼多偉大的數學家?”巴黎人回答:“我們最優秀的人學習數學。”又有人問法國數學家:“為什麼貴國的數學一直享譽世界呢?”數學家回答:“數學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優秀的部分。”
法國人喜歡幻想并善于幻想,除了涌現出無數杰出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費爾馬定理、龐加萊猜想均出自法國人的頭腦。此外還有中國人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這位18世紀的德國人,在給瑞士數學家歐拉的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至今無人能証明。可是,蔡天新指出,這個猜想法國人笛卡爾在比他早100年的時候就發現了。
笛卡爾和天才的世紀
17世紀,法國誕生了多位數學天才——德沙格、笛卡爾、費爾馬、帕斯卡爾,法國數學全面超越了意大利。英國哲學家兼數學家懷特海稱17世紀是“天才的世紀”,在數學領域,無疑以法國人所作的貢獻最多。
1596年,笛卡爾終于出場了。他小時身體羸弱,時常處于孤獨冥想的狀態。“現在中國獨生子女很多,他們的特點是敏感,如果教育制度不摧殘他們的話,應該出好多天才人物。”蔡天新調侃說。
幸虧校長看出他心智和身體上的差異,要他先增強體質。自那以后,笛卡爾終身保持了晚起的習慣。包括在部隊當兵,需要思考問題時,他也是躺在床上冥思苦想。據說,他就是躺著看見天花板上蒼蠅的運動才發明坐標系的。他后來回憶,那些在冥思中度過的漫長而安靜的早晨,是他哲學和數學思想的真正來源。
笛卡爾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創立了一門數學分支——解析幾何,同時發明了坐標系統。不過人們很少知道,他在數論領域也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例如完美數和友好數問題。蔡天新說自己也是受哥德巴赫猜想的影響而選擇了數學。
比笛卡爾晚兩輩的牛頓,是從社會傳聞而不是從課堂上了解到了笛卡爾的新哲學和新幾何,他相信物理世界是由運動著的物質粒子組成的,并掌握了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方法。不久,身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究生的牛頓,便在自己的農莊裡(因為鼠疫放假)構想了微積分學和萬有引力定理。
笛卡爾在數學上有好幾位競爭對手,如有著“業余數學家之王”之稱的法官費爾馬。費爾馬大定理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的推廣和提升,雖然結論截然相反。據說笛卡爾經常接到費爾馬的挑戰,如宣布發現某某數學規律卻不告之証明方法。
帕斯卡爾的主要數學成就包括概率論的創立、二項式系數和射影幾何學中的帕斯卡爾定理。除了數學上的成就以外,他還發明了計算機、流體壓力定律,計算機中的帕斯卡爾語言和天氣預報中的大氣壓強單位“帕”均取自他的名字。
相比笛卡爾和帕斯卡爾的多才多藝,費爾馬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全部奉獻給了數論。這當然與費爾馬有著自己的職業、需要養家煳口有關。“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費爾馬與高斯、歐拉這3個對數論有杰出貢獻的數學家,他們已經從數論之美中獲得了滿足,因此不怎麼需要尋求諸如藝術、哲學或宗教的滋養。”蔡天新說。
從費爾馬到龐加萊
1665年費爾馬去世后,法國數學界有半個世紀的沉寂。之后從1710年代開始的100年間,法國又源源不斷地出現大數學家——克雷羅、達朗貝爾、蘭伯特、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勒讓德、蒙日、卡諾、傅立葉、泊鬆、柯西、蓬斯萊、伽羅瓦。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成就非凡,如果放在其他國家,都可能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
龐加萊,以其名字命名的猜想獲得解決而重新引起全球矚目,他的才華和成就橫跨了科學與人文兩大領域,被認為是通曉全部數學與應用數學知識的最后一個人,他涉足的研究領域驚人的廣泛,并不斷使之豐富。他還是數學的天才普及者,其平裝本的通俗讀物被人們爭相搶購,在公眾中的影響如同后來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
數學以外,龐加萊的貢獻也難以勝數:相對論、光學、宇宙起源等等。他既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后成為院長),又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可謂同時處于科學和人文兩座金字塔的塔尖。龐加萊相信藝術家和科學家之間創造力的共性。
反思中國數學氛圍
如果說工業革命的需要促使牛頓在英國發明了微積分,那麼流血的法國大革命尤其是拿破侖的好戰,也使法國成就了一批精通理論和應用的數學家。“那個時代的法國數學家幾乎都與拿破侖交上了朋友,他們中的許多位曾在軍事學院和準軍事學院就讀或任教。”蔡天新說。
蔡天新認為:“從笛卡爾、帕斯卡爾、柯西等人的成才例子和伽羅瓦的早夭也可以看出,身體和智力上的平衡、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兼備是何等重要。”
或許是法蘭西的面積狹小,數學家們抬頭不見低頭見,加上鄰國之間的相互競爭,使得多數對數學感興趣的人有著高起點,他們相互影響和勉勵,形成了合理的良性循環。
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提到的半數法國數學家與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創立于1794)結緣,而另一座同樣誕生于法國大革命期間、校名同樣謙遜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創立于1808)則在上個世紀培養了8位菲爾茲獎得主。可以說,正是笛卡爾以來法國數學的人文主義傳統,使得數學在法國長盛不衰。“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很少有法國數學家長期滯留海外!”蔡天新說。
再看中國,雖說西漢時就有了《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南朝時祖沖之對圓周率的估算領先世界1000多年,卻限于實用性的計算而忽視公理化建設和理論推導。近代以來,由于缺乏對外交流,中國和整個東方數學未跟上時代的腳步。等到國門重開,終于意識到自己的落后,我們的面前困難重重。“巴黎有100多條以數學家命名的街道,北京有一條嗎?”蔡天新質問,底下無語。
“我個人認為,遲遲未有人得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科學的人文環境不夠好。”蔡天新解釋道,所謂人文環境是寬泛的概念,主要是指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寬鬆環境。
蔡天新表示,如果我們的數學工作者年輕時多一些人文修養,盛年之后能把一部分精力轉向哲學思考或研究,及時探討數學的未來和外延,把數學看成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作為敲門磚或謀取名利的手段,我們的數學事業就會興旺發達,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就會成為一種有序的制度,中國也有望成為真正的數學大國。
蔡天新的這番話引起了大家的思索,底下的林群院士坐不住了:“其實中科院一直有這種氛圍和對數學這種智力的追求,改革開放后,全國都有這種氛圍。我認為,做數學不是為了諾貝爾獎,或者說,中國數學家已經取得了亞洲諾貝爾獎。”林群是指吳文俊和其他幾位科學家分享2006年邵逸夫獎。
在法國多年的嚴加安院士深有感慨地說:“我是過來人,年紀越大,越覺得文化素質的重要性。文化素質高的人,懂得學術品位,不會去寫低檔次的文章。陳省身、楊振寧、李政道等大師級的學者都是文化素養很高的人。”
嚴加安院士舉了法國導師的例子來說明師生間的學術傳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打印論文不方便。我把論文寄給我在法國進修時的導師Meyer教授,他幫我打印論文,幫我修改,有時甚至是作了實質性修改,但他從不在文章上署名。他非常謙虛地說,他幫我打印論文,可以邊打邊看,這樣能加深理解。他的這一優秀品德對我日后影響很大。”
關于中科院數學院的氛圍,嚴加安表示非常好,“比較寬鬆,負擔不重”。“有的學校博士非要發表3篇SCI文章,數學院不以論文多少來提副研,也不以論文多少來給博士學位。”嚴加安說。
講座的最后,提倡數學和人文同行的蔡天新身體力行,給大家朗誦了他的詩《夢想活在世上》:
飛鳥向往我的眼睛
鄉村和炊煙飄過屋頂
河流挽著我的胳膊出現
月亮如一枚藍藍的寶石
嵌入指環
我站到耳朵的懸崖上
夢想活在世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